《林泉高致》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全书分六节,即除开序言外,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原书有南宋许光凝序,今佚。内容简介 《林泉高致》内容简介: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省温县岳村乡西郭作村)人,后人习惯依地名称郭河阳,官至翰林待诏...
郭熙在《林泉高致》开篇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对君子而言,若不能“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还可在气象雄浑或淡远的山水画中,以一抹山色...
木叶若干可以敌人之头,人之头自若干叶而成之,则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此三大也。 ⑤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盖山尽出不惟无秀拔之高,兼何异画碓嘴?水尽出不惟无盘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观点,说山有三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
本书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由于作者本人的实践基础深厚,故所论切贴深入,为历代山水画家所推崇。认为山水画的立意在于抒发“林泉之志”,“高蹈远引”,抒情畅意。主张画家要“饱游饫看”,使山川“历历罗列于胸中”,并抓住自然景色的特征,溶入人的感情,与自然发生共鸣。如“春山烟云连绵,使人欣欣;夏山嘉木...
《林泉高致-宋-郭熙》是宋-郭熙创作的绘本画册类书籍,公共版权。内容简介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
背景材料是宋代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的绘画三境界。而材料中的关键词也就是这三境界“高远、深远、平远”。“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前面...
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皆画之法也。
林泉高致-宋-郭熙 登录 ◎画诀 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见世之初学,据案把笔下去,率尔立意,触情涂抹,满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赏于潇洒,见情于高大哉! 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
李成与郭熙,是中国画史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继承五代荆浩、关仝开创的山水画格,描绘中原一带的高山峻岭、平野寒林,于淡墨轻岚之间营造出孤高意境,影响后世不计其数的画家,被画史称之为“李郭派系”。 本次「林泉高致」——李成与郭熙的传派特展,以四个单元,展现李成与郭熙画风在宋、元、明、清之间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