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夜晚入睡以前,提着家里的温水灌,由母亲带领,跨过黑暗的马路,走到对街巷子口的面茶店去买开水,就成为幼时母亲训练我社会经验的一项工作了。 我买完了开水,把钱递过去,然后接过来那变得沉重的温水罐。 买水的时候,母亲总站在外面亭仔脚的石柱边等我。 这是我每天必上的一个夜课。即使十二月的天空开始落下...
我正要穿过街的黑暗,母亲的半张脸从石柱的后面伸了出来。 「妈。」 然后那半张脸又缩了进去,不见了。 我要赶紧奔跑过街。 母亲又从另一根石柱的背后伸出她的半张脸来,那充满戏谑又无语的脸。 我奔向母亲的方向。 然而,我每跑一步,母亲就后退一步。 母亲好像决意离我而去,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她在...
母亲好像决意离我而去,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她在石柱背后,把自己藏起来,然后暗暗地笑着。 久久,才又伸出那半张捉弄的脸,无言的看着我。 “妈。” 我大叫了一声。 母亲干脆跑了起来。她在马路的中央奔跑。 她望着那漆黑的远处跑去,好像奔向海。 那么拼命,那么固执,那么决绝,跑得一头长发都飞了起来。 她...
今天读郭松棻先生《奔跑的母亲》,实在太美了。 “每当火车来而复去,铁轨两旁的矮屋就显得更其矮小,苍郁的绿野舒展成为全部的天地。远去的笛声揭开了天空的奥秘。只有这时,你心甘情愿做成了小孩。长脚鹭不是被惊动,而是为了迎合疾驶的火车,纷纷从田里飞起,在空中吐露了生命的寒弱。这时,即便太阳还在头顶,只要仔细...
从爱与牺牲的命题,去描绘人的有限性的,也贯串于郭松棻的〈月嗥〉、〈奔跑的母亲〉与〈雪盲〉中,出于爱的牺牲,如何不变成要求被爱者的牺牲,实也联繫到革命与牺牲的辩证难题。 「爱到痴时即是魔」可以用来形容文惠的「母爱」,也是郭松棻在〈今夜星光灿烂〉中引用陈仪塬来的「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歷史究如何,...
翌年,他写出《奔跑的母亲》《月印》《月嗥》等几篇小说,奠定了他小说的基本风格。 这次转向是郭松棻人生当中重要的选择,学术界对他的评价所产生的偏差也源于此。一些研究者认为,他从抽象哲学转向感性文学,是他马克思主义左派理念破产的结果,也标志着他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幻灭。如陈芳明说:“一位社会主义者,在彻底...
1983年再度开始创作,小说收录在《郭松棻集》(前卫)、《双月记》(草根)和《奔跑的母亲》(麦田)等小说集。郭松棻1997年中风后,持续复健,又可以用左手写作。他的文风具有冷调美,是诗化的文字风格。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去年即策划製作“郭松棻专辑”,一直向郭松棻邀稿,初安民总编辑表示,舞鹤去年4月初赴纽约...
郭松棻,作家,台北市人。曾在联合国任职。所著小说收录于《郭松棻集》、《双月记》、《奔跑的母亲》三本小说集。曾以作品《双月记》获得2001年巫永福奖。 图片· ···(全部 0 张·上传照片) 最近的5部作品 ··· 收藏人数最多的5部作品 ···...
尽管面临这样的困境,郭松棻并未放弃,他在联合国任职,长期居住在纽约。遗憾的是,他在旅居期间中风离世。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中,他仍然在1983年开始重启创作,以笔名罗安达在《文季》发表了作品。他的小说作品包括《机场即景》、《奔跑的母亲》、《月印》、《月嗥》等,这些作品分别发表于港台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