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出使英国,是外交近代化的表现,但是这一行为却招到当时士大夫的诋毁,说明洋务事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利,步履维艰,D正确;材料主旨是郭嵩焘出使遭到诋毁,不能证明这次出使英国就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排除A;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与英国的地位不平等,排除B;派驻公使符合国际惯例,并不会有损国体,排除C。故...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期间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时候正值洋务运动开展时期,“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说明清政府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不让国内宣传西方政治方面的内容,说明不想改变“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故C选项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技术,技...
41.(2020·广东湛江一模·28)1876年,郭嵩焘出使英国,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书中盛赞西方的政治制度。该书在国内小量印发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谩骂,朝廷将其书毁版,禁其流传。导致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存有戒心 B.中国书刊发行体制尚不规范 C.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
6.1876年,郭嵩焘出使英国,沿途历经新加坡、波斯(今伊朗)、埃及等18国。他记载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写成《使西纪程》,其中多有称颂西方物质文明之语。郭嵩焘回国后即遭到诋毁,被迫卸职回籍,《使西纪程》也遭毁版。这体现出当时A.清朝政府排斥近代外交B.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严重C.“天朝上国”观念仍有影响D.国人仍...
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锡鸿为其副使。刘锡鸿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
依据材料“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对封建制度的维护,即中体的维护,故C项正确。 依据材料“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可知,A项错误。 依据材料“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可知,该书被禁止是由...
出使英国的郭嵩焘 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使,成为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 郭嵩焘被委以“出使英国钦差大臣”的消息传开之后,来自守旧势力的漫骂之声不绝于耳。当时有人讽刺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在他的湖南故乡,竟有人...
【题文】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鸿锡为其副使。刘鸿锡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投降媚外”,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外交步入世界的艰难与...
郭嵩焘出使英国遭“围攻” 郭嵩焘年轻时即倾心西学,后来一直参与洋务。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中,他以自己的学识不遗余力为洋务派辩护,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一员。 1875年初,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将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提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
材料 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西方)使节,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使英国,回国后倍受攻击,被迫卸职返回原籍;所写《使西纪程》因称颂西方文明而遭诋毁,终至毁版。光绪三年二月二十七(旧历),郭嵩焘与一千中、英友人讨论英国税务,得知英国官吏月薪300磅以上者,也都必须同等纳税之后,感叹道:“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