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纪律严明,秋亳无犯。 等楚国兵马到达逵市时,只见郑襄公脱去了上衣,袒胸露怀,左手拿着牦牛尾巴做的旗节牵着羊,右手拿着杀牲畜的弯刀,在路口迎接楚庄王 ,对楚庄王恭敬地说:“我不德,得罪了上国,又不能服侍上国,因而得罪了上国,使上天降罪于郑国,使君王怀怒,降祸于郑城,又劳君王千里劳苦来到郑国。我...
郑襄公在位时,郑国还在晋楚两个大国间摇摆,晋国来犯,他就和晋国结盟;楚国又来,他又和楚国结盟。郑襄公八年的时候,楚庄王打算狠狠敲打一下这个墙头草,于是亲率楚国大军伐郑,并包围了郑国国都新郑。面对着楚国四面大军的围攻,郑襄公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晋国来救。然而此时晋国正处于主帅郤缺去世,新帅荀林父上...
而走投无路的郑襄公为了保命,只得自己动手脱去了上衣,然后手牵着羊羔,跪在了公宫的大门外,以这种屈辱的姿态去迎接即将进城的楚庄王,并请求他的宽恕(后世成语‘肉袒牵羊’,便来源于此;郑襄公此举和当年许僖公对楚成王的‘面缚衔璧’举动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向胜利者表示完全臣服的做法)。而面对光着膀子...
楚军包围郑国国都三个月有余,晋国都没有来救援,郑襄公实在支撑不住,便光着上身,牵着羊向楚庄王投降。郑襄公向楚庄王表示郑国任由他处置,但是如果楚庄王能够网开一面不灭亡郑国的话,他可以彻底臣服楚国。楚庄王出于收买诸侯人心的目的,表示可以接受郑襄公的提议。于是,两国在郑国盟约,接着郑国派遣大夫子良...
于是,下令退军30里,并应郑襄公的请求,同郑国订立了和平共处盟约。 这段故事还诞生了一条成语——肉袒牵羊,意思是赤裸胸脯牵着一只羊,表示犒劳军队,也指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许禾钢/文 李庆琦/图)
郑国另一位国君郑襄公更惨。郑襄公见楚庄王,同是国君,襄公肉袒牵羊。这就是以羊为见面礼,表示甘为楚庄王臣下,对楚王示以臣服和效忠之心,愿意奉上郑国的财物人力。郑襄公甘受此辱是因为当时楚庄王发兵围郑,攻破了郑都。郑襄公请求楚庄王不要灭郑国,并向楚国求和,愿意侍奉楚王,使郑国等同于楚国诸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曰: “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
于是楚国后退三十里,郑国与楚国建交,郑襄公派出弟弟公子去疾前往楚国当人质。——公子去疾,字子良,是当时郑国的大贤人。 后来,就用“肉袒牵羊”这个词表示降服归顺的意思。发展到后来,还有抬着棺材投降的,比如三国时期的刘禅;也有在脖子上系着绳子投降的,比如...
郑襄公肉袒牵羊 春秋时的郑国真够倒霉的,霉就霉在不幸处于晋、楚两个对立的“超级大国”的夹缝中,谁也惹不起,躲还躲不掉,只要稍向一方示好,另一方必定兴师问罪,弄得郑国整日提心吊胆,日子过得相当不舒坦。 郑襄公本来答应跟楚国好的,只差在盟约上签字画押了,陈国却出了内乱,楚国便充当“国际宪兵”开赴陈国...
于是,郑襄公听从公子去疾的话,把十一位兄弟都封为大夫,共辅朝政。 成语典故 《肉袒牵羊》 肉袒牵羊,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指 *** 上身,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 历史评价 楚庄王:“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 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参见: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