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我国政府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以权威的古籍资料说明我国人民在古代很早就发现钓鱼岛并加以命名,其中内容有:”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主持、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 "沿海山沙图",...
郑若曾无意功名,便告老还乡,回到老家昆山。当年为郑若曾刊刻《江防一覧图》的苏州郡守王道行仍然在位。他欣赏郑若曾的学识,得知郑若曾回归故里后,便前往拜访。王道行对郑若曾说:“郑君才识出众,所编《筹海图编》令朝野耳目一新。江南富甲天下,是倭寇的觊觎之地,应该编写江南图籍,筹划防卫策略,未雨绸缪,以为...
郑若曾(1503~1570),明,江苏苏州昆山人,字伯鲁,号开阳。明朝著名的布衣军事家、战略家。 人物生平 昆山郑氏家族是在宋代随朝廷南渡,始居昆山的。郑氏世代为医,世传妇科最为著名,传承了将近九百年,已故昆山中医院著名妇科专家郑绍先就是郑氏传人。郑若曾的高祖叫郑文康,是明朝正统戊辰年(1448)进士,授大理寺,列入...
郑若曾是明清两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家,其历史评价如下:军事战略家:在倭寇猖獗的时期,郑若曾运用世界地理知识深入研究日本及周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御倭方略。他倡导全民抗倭,与戚继光、唐顺之等人共同平定了倭寇之乱,为东南沿海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军事著作影响深远:郑若曾的军事著作如《日本...
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明昆山人,生于1503年,卒于1570年。他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布衣军事家与战略家。郑氏家族在宋代随朝廷南渡,始居昆山,世代为医,妇科最为著名,传承至今近九百年。郑若曾的高祖郑文康是明朝正统戊辰年进士,任大理寺,入列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青年时期的郑若曾师从昆山大儒...
郑若曾是我国海防研究的创始人,他的海防专著《筹海图编》、《海防新论》、《江南经略》,对明朝后期的抗倭战争和对此后海防的筹划,具有借鉴作用。 (1)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 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郑若曾生于 昆山县(今属江苏)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时好学,长大...
历史知识> 郑若曾 明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字伯鲁,号开阳。嘉靖贡生。初从魏校、王守仁学,后佐胡宗宪抗倭,叙功授锦衣世荫,不受;荐修国史,亦不就,归而著书。有经世志,好军事、地理之学,长于绘图。著有《江防图考》、《日本图纂》、《江南经略》、《黄河图议》等,收入《郑开阳杂著》,又著有《筹海图编...
[分析]( 1)资猜中列举了郑若曾的一些军事著作,表示他极为重视海防的建设;“倡议全民抗倭”表示他主张全民参加海防;因为郑若曾是个优秀的军事理论家,所以他在著作中提 出了一系列对于海防的方案和策略,踊跃进行海防建设。 ... (2)资猜中指出郑若曾最后与戚继光等共同平定了倭寇之乱,证明他的海防思想对当时产...
郑若曾青年时期也师从昆山大儒魏校,常与归有光相互切磋学业。后来两人分别迎娶了魏校弟弟魏庠的两个女儿,又成为连襟,堪称“门当户对”。两人成为举人后都停滞不前,归有光坚持向进士冲击,六十岁时才梦想成真;而郑若曾却半途废考移情别恋,回乡后却对天文地理、...
郑若曾是明清两代最重要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在倭寇最猖狂的时期,他运用世界地理知识对日本及周边国家展开深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御倭方略,并倡导全民抗倭,最终与戚继光、唐顺之等共同平定了倭寇之乱。他的军事著作如《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