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龄院士总结了城市更新包括的主要方面,比如适应总体发展目标的更新、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重构更新、大事件更新、工业区更新、港区和滨水区更新、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新建筑以及旧建筑的适应性更新、交通体系和市政设施的更新、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15分钟生活圈和微更新等。通过回顾上海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近代上海...
郑时龄院士指出,市民的素质和理念、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也是需要考虑的,这就是文化的因素。
郑时龄院士指出,市民的素质和理念、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也是需要考虑的,这就是文化的因素。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是同济大学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现任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曹可凡与郑时龄合影 他是建筑设计师,更是人类工程师。他是老建筑的守护者,也是新建筑的开拓者。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空间更新中,留有他梳理和推动的印迹;长期从事的建筑理论研究、建筑教学和建筑创作活动中,镌刻着他自成一体的建筑教学思想。他就是建筑学专家郑时龄院士。本期导演:陆知旻 Vol.1 作为建筑学专家...
日前,2024上海建工城市更新论坛举办,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在《城市的有机更新》的报告中,回顾了近代以来上海城市发展的变迁,对比国内外众多城市更新案例,对城市更新的内涵做出深刻阐述。他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杨浦滨江的照片开题,重申了...
——郑时龄院士 在9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上海市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上,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时龄教授这样表达着作为一个高校教师的执著追求,并带领新教师进行宣誓。 尽管已近耄耋之年,郑时龄院士看上去总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一直不知疲惫地坚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上海外滩更新对城市空间发展颇具意义 中新网上海9月19日电 (记者 郑莹莹)从拆除“亚洲第一弯”到外滩“第二立面”区域更新,上海外滩地区的“一举一动”一直以来颇受外界关注。9月19日,2024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在沪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在会上作主旨报告。记者 郑莹莹 摄 2024上海市...
“台风提醒我们,城市的韧性发展很重要。”9月19日,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以“科技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为主题展开交流探讨。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表示,上海在全国首先提出韧性城市发展的目标,但打造韧性城市,上海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什么是韧性城市?在郑时龄的解读中,韧性城市是可再生能源的城市,也是碳中和的城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