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钠硫电池(RT Na-S)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1274 Wh kg−1)和丰富的原材料,被认为是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但硫(S)阴极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电导率低,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为此,构建了一种注入单原子Zn-N2部分(Zn-N2/CF)的柔性碳膜作为高效S基体材料,有效改善了氧化还原动力学和导电性。理论和...
室温钠硫电池(RT Na-S)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1274 Wh kg−1)和丰富的原材料,被认为是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但硫(S)阴极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电导率低,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为此,构建了一种注入单原子Zn-N2部分(Zn-N2/CF)的柔性碳膜作为高效S基体材料,有效改善了氧化还原动力学和导电性。理论和...
室温钠硫电池(RT Na-S)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1274 Wh kg−1)和丰富的原材料,被认为是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但硫(S)阴极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电导率低,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为此,构建了一种 注入单原子Zn-N2部分(Zn-N2/CF)的柔性碳膜 作为高效S基体材料,有效 改善了氧化还原动力学和导电性 。
通讯作者:郑方才 安徽大学;陈乾旺、杨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文章链接: DOI: 10.1039/d1nr06665j 成果简介 近日,陈乾旺教授团队设计并报道了边缘氮(吡啶-N和吡咯-N)掺杂的碳球,具有分层多孔结构,实现了高钾存储性能。电化学实验表明,边缘氮诱导的活性位点有利于K+的吸附,分级多孔结构促进了稳定的固体电解质间SEI...
安徽大学 郑方才 副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乾旺 教授 文章链接: https:///10.1016/j.carbon.2021.03.039 成果简介 近日,陈乾旺和郑方才等成功制备并报道了一种新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该研究成果以“The creation of extra storage capacity in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as high-stable potassium-ion batt...
郑方才 郑方才,安徽大学工作人员。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被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第十三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 人后备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