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能够维持运转,团结合作,郑天挺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工作获得了同仁的交口称赞,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吴有训当着梅贻琦、郑天挺及其他教授的面赞誉他:“现在内地各大学无不痛骂总务负责人,只有西南联大例外。”郑天挺在西南联大主持总务工作,他不但自己以清俭自励,一直...
1939年5月27日,遂约傅斯年面商,傅斯年同意,并建议郑天挺任副主任,郑天挺谦让谢绝说:“以学以德,以齿以才,皆非余所敢僭窃也。”西南联大秉承教授治校原则,重大事必经教授会讨论(教授会由副教授以上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年)。5月31日,蒋梦麟召集文...
郑天挺 郑天挺(1899.8.9-1981.12.20),原名庆甡,字毅生,笔名攫日,原籍福建长乐,生于北京。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1907年入北京闽学堂,1908年改入江苏学堂。1909年入闽学堂高小部,1911年考入顺天高等学堂中学一年级。191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国文门,周末到贵州学者姚华家中听讲...
郑天挺简介:郑天挺(1899一1981)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原名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人。1920年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
外公郑天挺(字毅生)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其前半生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有密切关系。1921年郑天挺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读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北京大学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大奉命西迁,与清华、南开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北大与同时迁往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恢复北大...
郑天挺先生(1899年-1981年)是我的外公,字毅生,原名庆甡,祖籍福建长乐人,生于北京。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历史的教育科研工作。他192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1924年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北京大学秘书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总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等,在...
郑天挺(1899—1981) 字毅生,号及时学人,福建长乐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24年留校工作。自1933年起长期担任北大秘书长,是三四十年代北大的重要负责人之一,被誉为“北大舵手”。 郑天挺先生治学领域广泛,涉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元史、历史地理学,后以明清史为志业,是二十世纪明清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
道德君子、学问大家——一代史学宗师郑天挺 编者按】郑天挺(1899-1981)原名庆甡,字毅生,笔名攫日,原籍福建长乐,生于北京。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91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直至1916年夏离开。北京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知名教授,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组的负责人...
从1938年3月17日到7月30日,郑天挺先生在西南边陲小城云南蒙自工作生活了136天。当时,郑先生是受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的委托,负责北大驻蒙自办事处并与清华大学的王明之先生、南开大学的杨石先先生一起筹建并主持在蒙自的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工作,同时还担任史学系教授,为学生讲授隋唐史。其间,除了几次短暂地到...
1940年2月26日,郑天挺在多方劝说之下,正式以北京大学秘书长兼任西南联大总务长,全面负责北大及联大的财政、人事、庶务等琐碎日常工作。郑天挺担任北大秘书长十八年,联大总务长六年,尽管不属于外界所认为的决策者和领导人,却是北大和联大名副其实的“总管”。然而,郑天挺从未走到聚光灯下,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