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举行“‘时不我待’的气候行动”分论坛。应急管理部前副部长郑国光参与讨论,重点介绍了中国在建设气候适应性社会以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郑国光说,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适应气候变化。气候状态变了,全球的光热水的含量在增加,导...
8月18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郑国光。他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气候的极端性、不确定性明显加大。我国此次高温干旱或对长江流域粮食生产造成影响,但今年我国粮食保障不会因此出现大的问题。全球多条河流均出现历史低水位 新京报:长江流域干旱,出现历史低水位。今年全球及国内的气候状...
新京报:今年汛期前,从各部门发布的信息来看,更关注汛期的防洪、防涝,主汛期出现旱情似乎没有太多信息显示? 郑国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确实有些反复无常,预测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气候也是很难的,特别是预测具体地方的气候状况技术上更难。例如,这次欧洲高温干旱和我国中东部地区高温干旱,气象部门都没有准确进行预测。...
(记者林晖)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表了题为《科学认知气候关注气候安全》的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郑国光介绍,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大。上世纪中叶以来,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李威报道10月19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到国家气候中心,与气候专家一起分析研判今冬明春气候趋势,指导做好近期气候服务工作。郑国光要求,要及时总结气候特点,针对拉尼娜年的气候特征,认真把握今冬明春气候趋势,做好气候预测服务工作。他还强调要特别关注气候条件对雾、霾影响和气象干旱等问题。
8月18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郑国光。他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气候的极端性、不确定性明显加大。我国此次高温干旱或对长江流域粮食生产造成影响,但今年我国粮食保障不会因此出现大的问题。 全球多条河流均出现历史低水位 新京报:长江流域干旱,出现历史低水位。今年全球及国内的气候状况如...
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表了题为《科学认知气候 关注气候安全》的致辞。郑国光介绍,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大。
7月12-14日,"气候风险与保险论坛暨适应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治理报告发布会"在深圳举办。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会后,郑国光会长一行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理事单位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和会员单位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调研。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三级职员周科祥...
为农服务要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会有影响,加强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我们的农业生产和粮食的安全。 2014年中国气象网为响应1号文件制作的宣传标语 政府统一领导,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