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以其专利的“水密隔舱”制造技艺,保证了船只的高稳定性。福船,这一600余年前郑和下西洋时所乘的船只,以其高大的身姿和独特的船型,在海上航行时却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不易翻沉。这背后的秘诀,就在于其“底尖上阔”的船型设计和精妙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船独特的V形船底,不仅增加了吃水深度...
以接近一般帆船的速率来看,若是能提供5kW的功率,福船可达4.7节的速率。关于扶正力臂曲线对于船只稳定性的影响,福船稳定范围甚大,能在天候险恶的海域航行,是理想的航运船只船型。福船棱块系数最小,状似圆型,使其稳度消失角极大。 普通福船的稳度消失角为123度,为沙船的两倍,表示其能承受极大的横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
在福船的航程中,不仅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与智慧。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传奇故事。“福船的故事——郑和由此向大海”展览,由德宏州博物馆与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携手呈现,即将于2024年11月16日在德宏州博物馆隆重开幕。这场展览不仅是对福船传奇历史的致敬,...
福船,福也! 鉴于航海史诗“郑和下西洋”的主角之一——“三保太监”郑和原为昆明晋宁人,郑和七下西洋所乘坐的船舶亦多为“福船”。为此,昆明市博物馆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特联合主办“福船的故事——郑和由此向大海”展览,力图通过“福船”这一主题,回望航海时代,感知郑和精神,体悟文明交流、互鉴、发展之要义,以...
福船以 独特的水密隔舱、多重板和鱼鳞式搭接技术著称,这种设计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福船成为当时最为出色的远航船之一。其创新的船结构在古代航海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尤其是福建沿海先民的非凡智慧。▍ 福船在郑和时代 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 福船被广泛应用于明朝政府的航海活动...
十五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曾经七下西洋,航线划过亚洲到达非洲,堪称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然而或许你不知道,郑和的航海伟业离不开一个“宝物”的加持,他就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远航船只——福船。国家海洋博物馆内复原了宋元福船模型,位于海洋文化...
1.1. 【郑和的成功依赖福船】十五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西洋,足迹遍布亚洲至非洲,这一壮举在航海史上独树一帜。而在这辉煌的背后,福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航船只,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它的助力,使得郑和的航海事业得以辉煌腾飞。国家海洋博物馆内精心复原了宋元时期的福船模型,该模型位于...
福船,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船只,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它不仅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更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福船的神秘面纱,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福船的结构与设计特点 国家海洋博物馆内精心复原了宋元时期的福船模型,这一模型坐落于海洋文化...
福船是福建沿海制造的 木帆船船型的统称 特点是结构坚固、容量大 稳性好、吃水深、抗风浪强 特别适合在深海水域中破浪行驶 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宝船”就是福船 郑和宝船模型 来源:郑和史迹陈列馆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 郑和的船队中共有宝船63艘 最大的有44丈4尺(约150米)长 可分数层、容纳数百人 比...
这个省曾引领中国航海2000年,郑和下西洋用的船,都是它造的 中国的帆船建造技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其中,产自福建的船只居功至伟,郑和下西洋所用的海船,大部分都是福船。如今福船的制造技术,还入选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福船到底有哪些长处,能在中国的航船史上占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