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马哈只,是被元代朝廷封为“滇阳侯”的赛典赤五世孙。郑和的先祖赛典赤·赡思丁本是布哈拉贵族,成吉思汗西征时,他率领部队归附。元太宗窝阔台时,赛典赤被任命为云内地区的达鲁花赤(地方行政长官)。赛典赤后来被任命为云南的平章政事,在滇期间,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实,以至于后来他死于任上,为...
由于后来他在七次下西洋,立下大功后,并没有被赐姓的事迹记载。因此,可以判断,郑和被赐姓,应该与他跟随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功劳有关。但是究竟有什么关系,却又说不清。后世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郑和在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郑和在“郑”这个地方出过计策,帮助朱棣的军队打败朱允炆的军队。
马家是元朝在云南的守将。郑和父亲的墓碑在云南昆明发现,上面墓志铭篆刻了这位马哈只的生平。马哈只,...
郑和父亲马哈只墓的神秘与传奇 郑和,这位伟大的明代航海家,他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的父亲,马哈只,同样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他的墓地,就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昆阳城的月山西坡,这里背靠滇池,面对西坡,是一处风水宝地。 马哈只墓的形状呈长方形,长3.6米,宽2.52米,高出地面约0.4米。尽管墓地...
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区 马哈只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居坡面西,背依滇池。马哈只墓平面呈长方形,长3.6米、宽2.52米,高出地面约0.4米 马哈只墓的初葬形制,今已无从可考。此墓自从明初建置以后,年久日深,至解放前已倾陷为土丘。六十年代初期,发现墓四...
马哈只,云南昆阳人,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卒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三十九岁。马哈只生前曾朝拜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娶温氏为妻并生有二男四女,其中次子即为郑和。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在第四次出使西洋前不久回乡祭扫。这段经过,刻记在《故马公墓志铭》碑阴右上角“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
郑和父亲的墓志铭写了很多,很详细,内容如下(墓志铭内容源于网络):“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采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
郑和郑和,本姓马,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区)人,回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的父亲与祖父均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
郑和的父亲是沈万三吗? 郑和不是沈万三的后代,因为郑和本姓马,明太祖赐姓郑。“三宝太监”郑和的早年生活于史无载。据明史大家吴晗推测,郑和应是被进攻云南的明军俘虏为奴,才惨遭“宫刑”。我们能够确定的郑和最近祖先,也只能精确到元初。从数量上看,有关郑和家世的
要看懂西游记,一个最关键的入口就是就是孙悟空的身份。西游记记录的是明朝真正历史,作者在几百年前以神仙笔法写下这本小说,就是要后世子孙了解被满清扭曲了几百年的历史真相。但是,如果我们仅仅看懂历史而不能指导现实,那作者的一番苦心岂不是白费了?要学以致用啊。怎么叫学以致用呢?作者就塑造了一个贯穿古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