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由江苏郑和研究会主办,江苏郑和航海文化基金会与郑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郑和国际论坛暨(2024)南京海丝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国展中心召开。江苏郑和研究会理事长袁卫国先生,世界著名海洋专家赵志刚教授,南京国展中心董事长陈晓东先生,郑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泽先生,中国贸易报社王...
8月24日,近百位华人华侨共聚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参加由市侨联与解放日报社共同举办的第四期侨界会客厅活动,回顾历史,共话当下,展望未来。 “西方殖民者来到东南亚,是‘我来了,我看到,我征服’,而郑和船队来到这里,是‘我来了,我交朋友,我离开了’。”张露告诉台下听众,郑和船队以和平交往为首任,七下西洋所到...
晋宁把每年7月11日确定为“郑和文化节” 并于2010年起的每年7月 在晋宁举办“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 让“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郑和精神 在这片沃土赓续相传 同时,晋宁也把“郑和文化” 全面融入城市规划 打造了郑和路、郑和文化广场、 郑和故里亭、郑和主题公交车…… 让郑和故里大放异彩 ...
7月11日,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江苏郑和航海文化基金会、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郑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郑和文化艺术节暨南京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在南京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活动吸引了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上海郑和研究中心、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马六甲郑和文化馆、香港中美友谊交流会、美洲郑和学会等海内外...
郑和七次下西洋,向万国展现了大明王朝的综合实力。《明成祖实录》中不乏“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冠带还国”的记载,此后,多国国王亲自率团来到明朝,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中指出:“古丝绸之路之所...
郑和为什么没有在沿途建立殖民地? 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像西方开辟新航路那样导致海外殖民,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明朝外交的 “不征”与“共享”理念,试图不依靠武力来建立一种和平的国际体系。郑和七下印度洋,将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非、欧洲等广袤的地方,连成了一个文明互动的共同体,政治上国...
7月11日晚,作为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群众性航海文化活动之一的2024年郑和航海风云榜盛典在滨海新区举行。11个榜单逐一揭晓,73个机构、人物、事件荣誉上榜。揭榜分6次进行,先后揭晓了2023年最佳船员服务机构、2023年最受欢迎的船员培训机构、2023年最受欢迎的船舶管理公司、2023年最佳港埠企业(集装箱)、2023年最佳...
人民网7月31日雅加达电(记者席来旺)连日来,印尼三宝垄市举行多场形式多样的活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11周年。 印尼中爪哇省政府、三宝垄大觉寺、三保公庙和三宝垄市华人联合举办了今年的系列庆祝活动。7月29日,庆祝活动在三宝垄三保洞拉开序幕。庆祝活动集中于7月30日和31日两天举行。三宝垄举行的盛大游街活动,在大觉寺...
中国郑和研究会秘书长孙治国说,近年来,他走进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处处感受到郑和这个名字的热度;体会到当地社会对郑和的纪念;感受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郑和研究与日俱进。为何时隔600多年,“郑和热”依旧,郑和依然受到多国多地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孙治国近期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析其中原因。
郑和时代是明王朝建立以后国力蒸蒸日上的时期,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出海,七下西洋,历时28年,行程十万余里,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郑和时代特别展”正在张家港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呈现了南京明代郑和宝船厂遗址出土的造船用具、宝船构件以及明初瓷器、金银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