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船队由200余艘舰船组成,最大的“宝船”长44丈(约150米),配备水密隔舱、罗盘导航和星象观测技术。其规模远超同时期欧洲船队,堪称“海上移动帝国”。英国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研究指出,郑和船队可能已掌握利用季风与洋流的规律,甚至拥有早期无线电导航技术的雏形。 第二章:神秘副手的身份与技术团队 2.1...
航海过程中,王景弘与郑和共同肩负起指挥船队前往各国访问的重任。 据文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期间(1430—1433年),王景弘委派通事马欢等七人,自印度古里港启航,横渡阿拉伯湾进入红海,至塞林港北部的秩达(吉达港)登陆,赴默伽(麦加)、蓦底纳(麦地那)朝圣,并画得麦加天方真迹图——《天堂图》而还。
但是郑和并没有这种知识,因此他率队下西洋就必须有一个懂航海的人来辅佐他。朱棣这时就想到了王景弘,所以王景弘很顺利地就成为了郑和的副手。2、得到朱棣的赏识 王景弘能够以副使的身份随郑和下西洋,说明了王景弘是得到了朱棣的赏识。王景弘懂航海知识,不一定要被任命为副使。朱棣之所以赏识王景弘主要是因为王景弘在...
1403年,明朝永乐皇帝为了寻找被自己推翻的侄儿皇帝并宣扬明朝国威命郑和前后9次出洋,根据史料可知郑和在30年的远航过程中最远到达了东非并运回了长劲鹿。可是根据后来的发现,郑和在东非时曾派他的副手洪保独自率领一支舰队前往世界的尽头。2010年考古专家在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发掘了洪保墓,墓中出土了有741字描述...
🌊 洪保,字志道,1370年出生于云南大理府太和县,是明代的一位宦官、航海家和外交家。他13岁时进宫成为太监,29岁后开始跟随朱棣,因功绩卓著被派作为郑和下西洋使团的副使。🏺 2010年6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内发掘了一座明代太监洪保的墓。虽然墓被盗,但在封门的墙上发现了完整的石碑铭文...
王景弘能够成为正和的副手,这其实并不是偶然,既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同时,也是因为朱棣非常的看重他。毫无疑问,朱棣是一个很会用人且特别识人的帝王,让王景弘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为这样不仅仅能够嘉奖王景弘,同时也是能够让他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王景弘...
郑和下西洋前夕,副手:要让美人同行吗?郑和:带一船老妇人即可 提起中国的海航事业,就不得不说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明朝是一个很“奇葩”的王朝,就拿航海的例子来说,明朝是海禁最严格的朝代之一,可明朝的航海事业却非常强盛,郑和下西洋就是实力的体现。因为明朝的指南针技术很成熟,能够提供准确的航向,让...
由于古墓保存完好,因此墓室里还妥善安放着两块墓碑,上面3000多字的描述记载的正是墓主人的生平。原来,墓主人竟然是明朝的著名太监杨庆,而他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作为郑和的副手,先后七次下西洋。从公元1403年开始,郑和受朱棣之命,率领了一支浩大的船队先后多次下西洋,不仅实现了布国威于四海,还加强了与海外诸...
2010年,南京祖堂山被当地考古专家挖掘到了一座古墓,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查,专家最后确定这是一座明朝时期的古墓,墓主的身份非常不简单,是明朝时期的大太监,而且也是一名航海家兼外交家,他的名字叫做洪保,历史学家介绍说洪保可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副手,郑和是正手,其实就相当于正副级的关系。那么当时很多考古专家...
惊世记载!郑和副手洪..二零一零年六月南京祖堂山(又名牛首山)发现明代郑和下西洋重要领导成员都知太监洪保之墓,发掘出土洪保墓志铭,全名“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藏铭”。至宣德庚戌,升本监太监,充正使使海外,航海七度西洋。由占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