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研究院的转移,郑友揆历经千辛万苦,躲过了日机的轰炸扫射,终于把这六大箱资料完整地押送到了后方。 由于敌伪对后方的经济封锁和中美经济关系在战时的特殊重要性,精通英文而熟悉外贸业务的郑友揆被国民政府先是调到香港,以后又调到美国,从事后方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工作。抗战结束以后,他一度回国从事现实经济问题研...
【题目】郑友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年)》中指出,1913年,棉织品和棉纱进口总额达18200万海关两,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到1936年,二者进口总额为1000万海关两,仅占该年进口总额的1.7%。上述变化从【题目】郑友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题目】郑友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1906年以前的数字包含在“其他各国”栏内 ——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的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外贸易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可以综合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也可以根据部分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相关知识点: 试题...
(2017·湖南高三新考纲摸底联考·30)郑友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年)》中指出,1913年,棉织品和棉纱进口总额达18200万海关两,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到1936年,二者进口总额为1000万海关两,仅占该年进口总额的1.7%。上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936年的中国( ) ...
【摘要】郑友揆(1909-1999),浙江镇海人。早年就读于镇海县立高等小学、宁波四明中学。1930年上海沪江大学肄业。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随即到北平社会调查所当研究生。1934年起在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0年在香港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秘书,1942年被委派到美国任...
如图是学者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对1890-1936年国际银价、汇率及国外物价指数走势的分析。这种银价的波动( ) 国际银价、汇率及国外物价指数的长期走势注:白银在国外的购买力=美国批发物价指数/银价指数指数均以1926年为100 A.整体上有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导致中国的民族工业长期缺乏资本...
4.下图是一战前后中国进出口货值统计图(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年)—史实的综合分析》)。这说明当时的中国/)1000000800000出口净值进口净值i口贸易平衡600000400000两2000000-200000191419151916191719181919(年)-400000A.民族工业快速发展B.海外市场有所扩大C.经济结构趋于平衡D.外贸自主性的增强 相关...
他叫郑友揆。从维普资讯网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简单履历:郑友揆(1909-1999),浙江镇海人。早年就读于镇海县立高等小学、宁波四明中学。1930年上海沪江大学肄业。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随即到北平社会调查所当研究生。1934年起在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0年在香港任国民政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