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民和县文化馆一位负责考古工作的姓赵的老师曾去实地考证过郑伯津一带,想找到古代渡口的具体位置。通过他的考察,在一段河道的沿岸找到了一些古代军事用的建筑废墟。由此能证实,过去这里曾是驻军之地的事实。清代中期,朝廷在郑伯津附近设立了一个村叫杏园村,久而久之,老百姓也把郑伯津叫作杏园渡口。
郑伯津是湟水上的渡口,它位于浩塞河口以东,龙泉水河口以西的湟水上,如图1所示。《水经注》对于郑伯津位置的这一记载,其实是错误的(详后)。直到清代我国已有了实测的《皇舆全图》和齐召南编著的《水道提纲》之后,仍有学者受“注不违经,疏不破注”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其论著、图集、词书、方志中,依《水经注》的记载...
2014年 9月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Sep.2014 第 51卷第 5期 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 Vol_51NO.5 《汉书 ·地理志》涧水尾闾 郑伯津地理位置考辨 王 宗元 (IN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郑伯津本是黄河上的渡 口,是丝绸之路上的要津 ,但 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