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也正因如此,才引发了一件耐人寻味的故事。 那是1949年2月的一天,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其所来目的,是要介绍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到浙大借读。 陈仪是浙江省主席,国民政府的高官,而郁达夫更是近代著名作家、革命烈士,所以想办成此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竺可桢在得知陈仪的来意后,并没...
那是1949年2月的一天,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其所来目的,是要介绍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到浙大借读。 陈仪是浙江省主席,国民政府的高官,而郁达夫更是近代著名作家、革命烈士,所以想办成此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竺可桢在得知陈仪的来意后,并没有立即表示同意,而是先微微一笑,接着便以借读之...
郁达夫先生(1896—1945),浙江富阳人,著名作家、革命烈士。著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夜晚》等名作,在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其子郁飞先生(1928—2014),乃郁达夫先生与第二任妻子王映霞女士(1908—2000)所生,曾入读于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后曾在大...
近日,郁飞在美国接受千龙新闻网编辑越洋电话采访时,抑制不住悲愤之情,用低沉、缓慢而有力的声音说:“我和日本法西斯仇深似海!” 郁飞是郁达夫先生和王映霞所生的儿子,今年71岁。从某种意义上说,郁飞是所有孩子中跟郁达夫走得最近的一个。从1938年底到1942年初,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里,身边就郁飞一个孩子。 据郁飞...
郁飞是郁达夫先生和王映霞所生的儿子,今年71岁。从某种意义上说,郁飞是所有孩子中跟郁达夫走得最近的一个。从1938年底到1942年初,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里,身边就郁飞一个孩子。 据郁飞回忆,1940年5月,郁达夫和王映霞离异,此后的日子就是两人相依为命。郁达夫尽管忙于办报宣传抗日,但对郁飞的关怀依然体贴...
郁沙特别强调,陈加钢在《郁达夫长子郁飞的动荡人生》这篇文章中 “说母亲当年离父亲而去,不太客观”。我查了一下,原文是这样写的:“眼看着郁飞被批斗,与他结婚两年的妻子也弃他而去,回到了老家西安,并将两个孩子也带走。”牟萃真1956年就考回了西安读书,那时郁飞还没有被打成右派,更没有挨批斗。我相信牟...
《苏北利亚》中的描述也让我得以脑补了一下郁达夫之子郁飞的牢狱生涯。我在四年前考证郁飞生平时,对他那段苦难日子的悲惨遭遇了解最少。郁飞生前对这段经历闭口不谈,亲人们也都小心地避开,加上最后几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未能留下相关的回忆文字。这也凸显了于疆这部《苏北利亚》的难能可贵。
至今下落不明。郁达夫之子郁飞年老多病,但埋藏在心里的仇恨斩不断、挥不 去。近日,郁飞在美国接受千龙新闻网编辑越洋电话采访时,抑制不住悲愤之 情,用低沉、缓慢而有力的声音说:“我和日本法西斯仇深似海!” 郁飞是郁达夫先生和王映霞所生的儿子,今年71岁。从某种意义上说,郁 ...
#按书索迹谈郁达夫之子郁飞生平# 书友究究谢自2021年初始,便在孔网动态发表了多篇系列文章谈郁飞。文章前两部分发布后,究究谢通过孔网结识了一位特殊的书友——郁飞之子郁沙先生,这缘分,使得系列文章资料线索丰富了许多。对于这段故事感兴趣的书友可以访问ta的主页按序阅读O网页链接 ...
客厅的两排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多部不同版本的郁达夫文集,特别是最经典的《故都的秋》,有好几本。郁飞和王永庆在国内一直生活到1992年,因为亲人的关系,两人移居纽约。来到纽约以后,身体不如从前的郁飞在曼哈顿唐人街的华策会找到了一份看门的工作。后来朋友实在看不下去,就推荐他应聘纽约市政府,最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