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则与空间设计逻辑 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遵循六大原则:以城市道路为边界形成封闭单元,内部采用尽端式道路减少过境交通干扰;根据小学服务能力限定人口规模(约1000-1600户);将小学、商店等设施集中于社区中心绿地,形成步行友好的公共空间;单元面积控制在约65公顷,确保儿童步行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邻里单位理论主张,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邻里单位,邻里单位的规划原则是:(1)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邻里单位和用地规模的标准;(2)邻里单位内配置各类居民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3)邻里单位内部采取终端式道路系统,限制外部车辆穿越;(4)居住房屋的布局应有最佳朝向和合理间距。《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
邻里单位名词解释 邻里单位是指在社区或小区内相互关联的社会组织或机构。这些单位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提升社区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助和社会融入。常见的邻里单位包括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教育中心等。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专业性,...
邻里单位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生活气息的地理学概念。它由美国社会学家克拉伦斯·佩里在1929年提出,是一种居住区的规划理论。以下是关于邻里单位的详细解释: 概念背景:邻里单位是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针对城市道路上机动交通日益增长、车祸频发,严重威胁老弱及儿童穿越街道等问题。 定...
邻里单位,简而言之,是一个以居住为核心,集住宅、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单元。它超越了传统住宅区的概念,更加注重居民间的互动与社区的整体氛围。以纽约市的格林威治村为例,这个历史悠久的邻里单位不仅拥有多样化的住宅类型,从历史悠久的公寓到现代化的高楼,应有尽有;还配备了丰富的公共空间,如...
“邻里单位”理论是1929年美国规划师佩里提出的城市规划理论,主张以城市干道包围的区域为邻里单位,其规划原则包括:(1)小学生上学不穿越干道决定规模;(2)配置生活必需服务设施;(3)内部终端式道路限制外部车辆;(4)居住房屋合理朝向与间距。 题目明确要求回答“邻里单位”理论的定义及规划原则。根据提供的材料,理论由佩...
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提出的原则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映。 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有:(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
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克拉伦斯·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历史 邻里单位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欧美各国,它针对当时城市道路上机动交通日益增长,车祸经常发生,严重威胁老弱及儿童穿越街道,以及...
邻里单位是一种独特的居住区规划策略。以下是关于邻里单位的详细解释:起源:邻里单位的概念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佩里首倡,旨在打破传统方格状道路划分,顺应城市变迁,提出的一种新型居住区设计思路。定义:邻里单位强调的是社区的完整性和连通性,旨在应对现代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的挑战,让居民在享受便捷交通的...
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是指一种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旨在将城市划分为一系列紧密联系的小区域,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和社交活动。邻里单位通常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公园、儿童游乐场、医疗中心、商店和社区中心等,以及适宜步行和骑车的道路和交通设施。这些设施之间的距离和位置都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