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应龙,字云卿,号兰谷。明代大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曾任通政司参议、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等要职。他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不畏强暴、秉公执法,事迹为历代人所传扬。 明代嘉靖(1522年—1566年)年间,邹应龙曾多次直言相谏,为朝廷...
有史以来,报国忠臣,名儒贤达,书画巨擎,济世名医,百代不绝,冠带河陇,领一时之风骚,筑人文之山岳,名垂青史,万事敬仰。现列数十历史名人,扬先贤风范,启后昆智行,冀皋兰人文绵延永久。 王道成(1507—1566),字能宏,明兰州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 年 ) 举人,任山东平度州知州。王道成博学有才,登万历二十九年(16...
爱看书吧提供了雪泥鸿爪ad创作的穿越小说《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完结》干净清爽无错字的文字章节:正文 第两千二十七章 邹应龙再次现身在线阅读。
弹劾一事,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也有一提。但事实上,邹应龙是徐阶的门生,而非同僚高拱。 弹劾严嵩 嘉靖后期,在"帝对嵩稍稍厌之"的局势下,除掉严党时机成熟。在次辅徐阶的授意下,邹应龙上奏皇帝,弹劾严嵩之子严世蕃各种祸害国家和百姓的劣行,并在奏疏的最后补充道:"如果臣说的有一句是假话,就把臣的头砍...
王道成(1507—1566),字能宏,明兰州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 年 ) 举人,任山东平度州知州。王道成博学有才,登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进士,官拜四川华阳知县,任时平徭赋,开水利,政声鹊起。升任吏部郎中时,杜绝私下拜见,以“不爱钱”三字自誓。其父王化,举人,时任...
邹应龙一脸问号的提这笔,在司仪的引导下提起了笔。 不过这会儿左右看看都在等他签名好接过笔继续签名,尴尬得快要脚底扣出两室一厅的邹应龙硬着头皮提了自己的名字,转头进大礼堂了。 邹应龙其实已经潜伏在经济大学堂旁听五六天课程了。 虽然目的是找茬看看如何测量县域总面积,但并不影响邹应龙这也听听,那也...
也是老熟人,就是当年不翼而飞的兵部尚书衔的邹应龙。 刚来第一天让快八十岁的老头子颜均打得满头包。 这都十多天过去了,也不知道养好伤没有。 “怎么样,读过了没有?看得懂吗?” 高翰文捏了捏鼻子,房间味道比较冲。他对邹应龙也没啥好脾气,说实话,没直接交给自己徒弟送去京城昭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因为最近杨金水回京了,为了别苗头,陈洪今天一天就盖了一千个章。其实原本是不需要这么多的,主要是新式账簿那边传出来的骑缝章,嘉靖觉得好,于是所有的圣旨、中旨都得盖两个章了。一个是正文签字上的章,一个就是对折后的骑缝章。 另一个就是殿试昨日结束,这会儿新科进士的外放名额出来了。人手一份圣旨,想不多都...
很显然,听到邹应龙这梗着脖子的一句反问,高翰文就知道自己先前准备的说辞失效了。 因为后世这是一个成熟的套路,马上就该说,仅仅只是拿利润举例而已。利润来源于压制,但并不否认压榨过后还亏本的。因为作坊主之间也相互压榨。 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都是压榨。压榨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就跟空气一样。 要治好这种老...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第459章 邹应龙与其几个臭皮匠书吏虽然不赞同高翰文的新政,但作为巡农御史的邹应龙,却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一来是有些不再自己专项巡视范围之内,虽然也可以打报告。巡按御史本来就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但一想到那一千多颗人头筑成的京观。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