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邮票分撕,在整版邮票的各枚邮票之间用打孔机打出的孔洞称作齿孔(tooth hole)。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去的部分叫“孔”,凸出的部分叫“齿”,合称齿孔。齿度 含义 齿孔度数简称齿度,是表示齿孔密度的量度,以20毫米内有多少齿和多少孔的数量来表示。表示方法 1、如一枚邮票的一边在20毫米内有10个...
邮票齿孔是集邮研究的一项内容。齿孔,是在全张邮票各枚之间,用打孔机打穿小孔洞或压痕,以便撕开使用。已撕开的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的部分称为“孔。邮票有了齿孔,不但方便了邮局和用户,特别是在集邮活动中,集邮者可以根据齿孔的疏密和形态等异同,作为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版别、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
邮票的齿孔是指邮票周围的锯齿状孔洞,是在个别邮票尚未分离前,于邮票之间的空隙上打上的洞。早期的邮票并没有这样的设计,因此分割较不方便,到了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阿切尔(Henry Archer)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的时候,英国发行最早的有孔邮票。 邮票齿孔是邮票外观的重要特征。在整张邮票上的各枚邮票之间打出的孔...
1 邮票齿孔是邮票外观的重要特征。在整张邮票上的各枚邮票之间打出的孔洞称“孔”;撕开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也称“孔”,突出的部分则称“齿”,合称“齿孔”。2 邮票的齿孔是为了分撕方便,并无其它用途。但由于打孔方式、打孔效果和孔形的不同,邮票的齿孔也就多种多样,即使同一种邮票,齿...
小本票邮票齿孔 小本票邮票齿孔(booklet stamp perforation)特殊形态齿孔的一种,齿孔按小本票中邮票的设计要求凿打,通常带有一至两个直边,即部分有齿,一边或两边无齿。如中国1981年发行的“辛酉年”小本票,其中两行邮票的上边或下边不打齿孔,分撕后都有一个直边。
邮票齿孔虽然易被忽视,但是对于我们来讲,那些小齿孔不失为邮票的一个最醒目、最易识别的标志。人们一看到齿孔就会想到邮票,而不会误认为是火花或藏书票一类的东东。当然,也有一些邮票没有齿孔,但毕竟是少数。这些齿孔除了便于撕取等实用作用外,还可以发挥鉴伪作用。邮票齿孔发明于一个半世纪之前。因其形状...
电子邮票齿孔 电子邮票齿孔: 通过电子自动售票机出售的电子邮票,票面上下两边各呈现的两个半圆形凹下的齿孔,这种齿孔作用不是分撕,而是用来固定邮票位置。
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 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 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 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
齿孔度数,简称齿度,是表示齿孔的量度,以度为单位,是一个表示邮票齿孔疏密的量。 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也有称为量齿器)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异形齿孔不包括在内)。 (齿孔测量) 对于撕开的邮票:半圆形的凹进称作孔,凸起称作齿;对于未撕开的邮票圆孔称作孔,圆孔间的部分称为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