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遇见邬达克,文化的感知诠释出城市的魅力,一位把设计城市建筑作为毕生事业的人和一位把描绘城市建筑作为毕生责任的人,穿越时空在这里相遇。从画游到漫游,总有一种方式阅读建筑! 01 美国花旗总会大楼 地址:黄浦区福州路209号 美国花旗总会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其建筑风格,特别是偏好用深色...
一百年前,旅沪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先后创建了超过一百栋单体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武康大楼……至今仍有35处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昨晚,5集人文纪录片《邬达克》中文版在央视科教频道收官,纪录片透过这位“网红”建筑师的人生故事,生动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永恒主题。纪录...
邬达克生平中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完成于1911年的5月,在他的故乡拜斯特尔采巴尼亚郊区的温泉小镇维切尼亚。在导师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一座教堂:圣母玛利亚教堂。这是邬达克在欧洲唯一现存的作品。但相比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诸多建筑,他如何来到上海却并不为人熟知,展览以档案原件、历史图像等资料,为观众打开一张地图,...
20世纪20年代末,慕尔堂进行重建,邀请邬达克承担设计工作。慕尔堂兼具宗教、救助、教育等多种功能,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社交堂。邬达克在设计时,将建筑平面和造型设计组合自由,外立面呈现哥特式美国学院风格,以凹凸红砖相拼,配有哥特复兴式的火焰尖拱窗、彩绘玻璃。西南角钟楼高达42.1米,是当时上海教堂钟楼高度之...
“邬达克密码”展览的场地,设在了虎丘路上的广学大楼中。这里曾是邬达克建筑事务所的所在地,也是作为办公地点最久的场所。整个展览展出了200多件展品,有相当数量的真品。其中,数十件邬达克生前的建筑蓝图、写生、相册以及书信等文物,远赴重洋来到上海,包括了多件首次对外公开展出的、珍贵的邬达克私人文物,以及...
《行走上海 ·邬达克留给上海的30幢经典老建筑》张安朴 绘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上海遇见邬达克,建筑的性格折射出城市的精神。当艺术遇见邬达克,文化的感知诠释出城市的魅力。30 幢建筑,30 幅画。一位把设计城市建筑作为毕生事业的人和一位把描绘城市建筑作为毕生责任的人,穿越时空,通过明信片《邬达克留给上海...
原来,这栋大楼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作品,最新一轮修缮改造历时7年,于今年下半年才宣告完工。其前身是1926年由美国侨民查尔斯·雷纳(Charles Ernest Rayner)捐资建造的宏恩医院,被认为是邬达克在上海传奇的职业生涯中独立执业阶段的第一个重要作品。创造友好的医疗氛围 最新出版的《阅读上海医院建筑》一书中提到,...
采用了正宗官式风格,顶部有藻井和彩画,悬挂宫灯,家具配四仙桌和太师椅。从另一个角度说允许自己的设计有他人参与也是邬达克的特质,他从不要求客户按照自己想法生活。这个建筑也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代表作,具有浓厚的美洲殖民地风格,深色木装修,古典浅壁柱,白色门框与室外的落地长窗,铸铁栏杆相互映衬。「...
慕尔堂从1929年开始设计,到1931年完工,邬达克并没有能按时拿到属于自己的建筑设计费。在多次沟通无果之下,无奈的他只能求助于孙科先生(孙中山之子),最后才得到解决。于是就有了邬达克将自己设计完毕准备入住的自宅,送给了孙科先生。经历了拖欠工资,并抵上了自己的新居,使得邬达克对其在上海的第31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