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专家 一、原文 本文出自:《论语·卫灵公》 完整前后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二、注释和译文 注释:邦:诸侯国家;道:政治清明;贫且贱:贫穷卑贱;耻:耻辱。 译文:国家政治清明,自己贫穷卑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富贵显达,这也是耻辱。 三、评析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义利...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
翻译下面句子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名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摘自:《论语·泰伯篇》 解释: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贫困而且地位低下是耻辱的,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富有而且位高权重是耻辱的。 泰伯篇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子曰:“笃信好学①,守死善道②。危邦不人,乱邦不居③。天下有道则见④,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⑤,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原文通释] 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终生坚持正义的道德操守。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施展抱负,政治黑暗就隐居。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贫困而且地...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这段文言文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10分)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这段文言文出自《左传》,作者是左丘明。 2)请解释一下这段文言文的意思。(15分) 答案:这段文言文意思是:一个国家有道德及善政,即使贫穷卑贱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个国家没有道德...
孔子对“富贵”与“贫贱”的认识,可结合“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分析,意思是“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由此可见孔子在邦“有道”和“无道”时,对“贫贱”与“富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认为应该审时度势,辩证地看待...
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道,富且贵也,耻也。在 这⾥“见”是⼀个通假字,同“现”。这句话从字⾯意思也不难理解,所谓邦有道,就是指国家政治清明,各项制度完善,法律法规 健全,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你还是很贫穷,地位低下,那么这的确是可耻的。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出处与意思?摘自《论语·泰伯篇》一解释: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贫困而且地位低下是耻辱的,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富有而且位高权重是耻辱的。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则把个人的贫富成败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把原则性上升到道德层面。“有道”就是政治清明,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此时的“贫者”当属无能之辈。“无道”就是统治者昏聩,政治黑暗,社会不公平,坏人猖獗,当然此时的“富者”一定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