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图1所示为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铭文拓片,铭文中的记载反映出当时铭文大意:西周恭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向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宰工R K辅官员告发,他和邻人邦君厉之间发生了土地纠纷,起因是邦君厉说自己办理恭王勤政的事,要占用裘卫的田,愿拿出五田作为补偿。 执政大臣们R8.A新询问被告厉是否补偿田地,...
五祀卫鼎铭文记载了裘卫和邦君厉之间的土地转让,反映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井田制度有所松动,C项正确;材料仅记载一则土地转让方面的契约,仅凭此不能完全判定契约订立的情景和数量情况,排除A项;裁决纠纷的是三有司和内史,属于周王室官员,而非诸侯,排除B项;仅凭铭文内容不能断定土地纠纷普遍存在,个别贵族之间...
鼎造型简单大方,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
格伯篡记格伯给倗生良马四匹,“厥价卅田”,其为交易也是很明显的。五祀卫鼎所述则是土地的互换,裘卫用五田换取了邦君厉(疑即矩伯)的四田。铭文里表示交换的动词是“贾”(“贾”字释读,参看李学勤:《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人文杂志》增刊《先秦史论文集》)。 发布于 2025-02-15 12:56・IP 属地...
【推荐2】五祀卫鼎是西周中期的祭祀文物,它记录了周恭王五年正月,裘卫和邦君厉进行土地交易:在有关大臣的主持下,双方立誓,勘定田地边界,办理交割手续。这说明西周中期 A.土地私有化的现象已出现B.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C.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
1.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铸有铭文207个字,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公元前943年)的正月,裘卫与邦君厉交换土地,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大臣。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等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下列对该青铜器铭文理解正确的是(C) A. 井田制已被废除 B. 凡涉人身关系...
西周时,据卫盉、卫鼎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厉的四田相交换。这反映了西周 A.西周井田制已遭破坏 B.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 C.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D.宗法秩序进行了较大调整 20-21高二上·河北秦皇岛·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
裘卫四器铭文记录了西周时期都城成周管理天下经济的重要职能 #历史#青铜器#中国历史 西周恭王时裘卫制作的两件鼎、一件盉、一件簋,被称为“裘卫四器”,是研究恭王时代铜器不可多得的标准器。现藏于陕西省宝鸡博物馆。卫簋上铭文记录了卫受到周天子召见和封赏的故事,三年卫盉记录他为周王室所管理的皮毛生意,...
西周时,据卫孟、卫鼎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厉的四田相交换。这反映了西周()A.分封制焕发新的生机B.井田-e卷通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