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我院邓艳红教授领衔的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AK112-206研究)初步结果在大会进行口头报告,该研究是2024年ESMO结直肠癌领域唯一一项来自中国的口头报告,也代表了中国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创新和进步。结直肠癌是全球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已跃居第二...
邓艳红教授:在结直肠癌的药物治疗领域,尽管整体进展相对缓慢,但免疫治疗依然展现出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免疫疗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尤为引人瞩目,其疗效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针对5%~10%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或存...
本次会议围绕“重视器官保护,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抗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与器官保护策略。 在此盛会之际,医学界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邓艳红教授,就大会精彩热点内容进行深度分享与解读。 Q1. 您在会上就“基于保留肛门及其功能的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能否请您结合研究成果,...
此次DG06研究的最终分析 [2] 显示,T-DXd用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达到12.4个月,有望为更多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切实的生存获益。借此契机,医学界肿瘤频道特别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解读DG06研究数据,深入探讨T-DXd在晚期胃癌的应用价值和治疗前景。
邓艳红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提高结直肠癌的全程治疗疗效,在dMMR的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中提出PD-1免疫治疗联合COX抑制剂抗炎治疗的新策略,将病理完全缓解率从65%提高到88%,研究结果于2021年发表于Lancet子刊。本次,团队开展了一项2期研究,以评估COX抑制剂联合PD-1单抗是否可提高dMMR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
邓艳红教授:mCRC的一线治疗策略目前主要依据肿瘤的错配修复(MMR)状态和RAS基因(包括KRAS和NRAS)的突变状态来制定。在本届ESMO大会上,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针对mCRC一线治疗的更细化的早期研究,例如针对BRAF突变和HER2过表达的mCRC患者。这些...
——邓艳红 3月7日,广东省总工会第七届女职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宣读表彰2023年省工人先锋号、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决定。凭借一流的医疗科研技术、出色的社会贡献度及群众影响力,我院邓艳红教授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继2018年胃肠专科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以来,这是我院首次以个人身份斩获广东...
邓艳红教授首先表示,作为专攻消化肿瘤领域的医生,很荣幸可以参加肿瘤呼吸病学学术年会。除呼吸病以外,本次大会同时关注了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器官功能保留问题,这是所有实体瘤患者都会遇到的问题。随着现阶段抗肿瘤治疗疗效的逐渐提升,全球范围内肿瘤患者的死亡率正在逐步下降,在此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
3月7日,广东省总工会第七届女职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宣读表彰2023年省工人先锋号、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决定。 凭借一流的医疗科研技术、出色的社会贡献度及群众影响力,我院邓艳红教授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继2018年胃肠专科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以来,这是我院首次以个人身份斩获广东省总工会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