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雨 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长聘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爱因斯坦医学院及加州大学(洛杉矶)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助理研究员及助理教授。 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
2023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团队于PNAS在线发表题为“RNF213 modulates γ-herpesvirus infection and reactivation via targeting the viral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干扰素诱导基因RNF213作为E3泛素连接酶促进KSHV“分子开关”蛋白RTA的泛素化修饰和降解、从而...
招生专业 071005-微生物学 071009-细胞生物学 100103-病原生物学 招生方向致瘤病毒复制的分子机理病毒复制的分子机理及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病毒组装释放的分子机理 教育背景 1992-01--1997-12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 博士学位 1987-09--1991-07 浙江大学 学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4-11~现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疱疹病毒组装释放分子机理的系统研究,前期已鉴定出核释放复合体及多个对疱疹病毒组装必需的间质蛋白如ORF33、ORF45及ORF52,并发现ORF52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介导了细胞质内“病毒组装区间”的形成。2022年10月27日,邓红雨课题组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团队一直围绕疱疹病毒组装的分子机理开展系统研究,前期鉴定了多种在病毒形态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间质蛋白等病毒蛋白。其最新研究发现,γ疱疹病毒在感染细胞内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形成特殊的区域即“病毒组装区间”,具有相分离性质的病毒间质蛋白ORF52对病毒组装区间的形成至关重要。该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病毒复制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课题组长邓红雨现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爱因斯坦医学院及加州...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疱疹病毒组装释放分子机理的系统研究,前期已鉴定出核释放复合体及多个对疱疹病毒组装必需的间质蛋白如ORF33、ORF45及ORF52,并发现ORF52通过液-液相分离机制介导了细胞质内“病毒组装区间”的形成。...
2023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团队在PNAS上在线发表题为“RNF213 modulates γ-herpesvirus infection and reactivation via targeting the viral Replication and Tranion Activa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遗传和生物学相关病毒鼠源γ疱疹病毒68 ( MHV-68 ),筛选了具有抗γ疱疹病毒活性的ISGs。该研究...
2023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团队于PNAS在线发表题为“RNF213 modulates γ-herpesvirus infection and reactivation via targeting the viral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干扰素诱导基因RNF213作为E3泛素连接酶促进KSHV“分子开关”蛋白RTA的泛素化修饰和降解、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