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析首倡的两可之说及其论证方法,给以后的名辩学者以很大影响,如惠施的“历物之意”和“辩者二十一事”的命题,明显带有辩证法的两可的色彩。当代学者对“两可之说”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两可之说”是辩证法:“‘两可’式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谋求合理解决矛盾”的方法(孙中原.中国逻辑...
3无奈之举邓析①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②执政作《竹刑③》。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④之,俄而诛之。然则子产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邓析非能屈子产,不得不屈;子产非能诛邓析,不得不诛也。选自《列子·力命》【注释】①邓析:郑国人,做过郑国大夫,是先秦法家的先驱,对...
史书记载邓析常常“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是说邓析同时肯定事物正反两方面的性质,提出两个逻辑上对立的判断,分别论证这两个判断的正确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论证,他都有无穷的对答之辞。 在尸体讼案中,同一个事实,邓析却推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每个结论听起来都言之有理,这...
在中国古代逻辑[1]思想史上,邓析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原因在于他敢于打破传统并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邓析思想往往被正统思想家视为“别类”,并批评他“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奇词”[2]、“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2]。但是这正说明邓析并不以古圣先王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而是...
《邓析子》相传为邓析所作,但书中内容亦掺杂有别家说法,关于其真伪,学术界争论不一。共两卷,分别为《无厚篇》与《转辞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之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转辞篇》主要强调“缘身而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
不过,当大家看待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问题时,可以学习邓析,用“两可之说”的论说方法来分析,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式,而不是让事情陷入僵局,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同时,大家也应当以此为鉴。运用逻辑思维、言论文字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获取虚假的荣耀,而是方便交流,解决各种事情和问题。
邓析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郑国大夫,“名辩之说"的倡始人。主张“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因不满刑书而私制竹刑。他的两可论“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郑国大乱,继子产任郑国执政的姫驷颛应付不了这种局面将邓折杀死,"杀邓析,用竹刑”可见邓折的“竹刑”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邓析的两可之说就同一件事(尸体会腐烂)由于对立双方(买者与卖者)互相丽约的原因,可以在双方各自身上都引起互相矛盾的反映(急与不急),因而由于互相对立(相反)的原因而可以使对立的双方都同时产生急或不急(可或不可)的反映,即同时都可有急或同时都可以不急(原因则...
国学超话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然则子产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邓析非能屈子产,不得不屈;子产非能诛邓析,不得不诛也。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