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叔群除任筹备建校总指挥,组织建起沈农第一批建筑之外,还在沈农留下了许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位来沈农任职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沈阳农学院第一张课程表是他亲手排定的;第一批外文图书资料、教学仪器是他带领选定采购的;沈农的第一台交通车,是...
邓叔群一生专注学术,刚正不阿,为工作奋不顾身。R.P.Korf在《MYCOTAXON》40卷第107~128页(1991年)中指出,邓叔群是过去120余年中,在康奈尔大学工作过的有突出贡献的42位真菌学家里唯一的东方人。2004年5月21 日,邓叔群的塑像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揭幕,为后世留下了永久的怀念。1940年邓叔群在大西北卓尼林区...
在这期间,邓叔群最重要的工作和最大的贡献,就是首先提出了生态平衡的观点,并亲自在黄土高原地区以成功的实践证明了科学经营林业和科学管理森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活生生的、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典型——洮河林场,为黄河上游的水土保持...
邓叔群简介 1902年12月12日,邓叔群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 1914年,在闽侯小学毕业。 1915年,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学习。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3年,从清华学校毕业,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林学系。 1925年,从康奈尔大学林学系毕业,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深造。 1926年,获得康奈尔大学森林学硕士学位,并转...
邓叔群(1902—1970)字子牧,福建闽县人,父亲邓宜中是晚清举人出身,曾担任过广西知县,后以教书为业,共育有七个子女,邓叔群排行第四,他有一个小他10岁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笔杆子邓拓。邓叔群是由外祖母带大的,在读完小学后辍学,但他始终坚持自学,父亲托人帮他办理了“福建高等学校”的旁听生,期间得...
邓叔群 1902 邓叔群(1902—1970),字子牧,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生于1902年12月12日,卒于1970年5月10日,享年68岁。菌物学家,森林病理学家,教授,研究员,院士。 邓叔群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森林学硕士后,专攻植物病理学。1928年回国,先后在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授。1932~1941...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邓叔群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和森林学家,他的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学术领域,邓叔群奠定了我国植物病理学、真菌学的基础。他早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致力于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中国高等真菌》一书在国际真菌学界...
邓叔群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具有以下特点:在专业成就上,他在真菌学领域有深入研究,对真菌分类贡献巨大,在森林病理学方面也能精准诊断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在爱国情怀方面,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不顾安危深入林区研究,为抗战物资保障出力;在实践精神方面,他将科学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推广科学林业种植和养...
邓叔群为中国所做的贡献有哪些,请写出三个方面 1.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在美国,因为他是“清华”的学习尖子,可供选择的好专业相当多,他选择的却是会终身吃苦的农业科学,因为他的心田里早就刻上了外祖母的嘱咐:“农民太苦了,90%的农民挣扎于天灾人祸中。”他决然选择了以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