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属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中国晚清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少时随父移居上海,随西人学习算术、英语。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舰船驾驶。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琛航”号运船大副。时值日军侵台,他...
这张照片里,中间那位双手抱在胸前的男子,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民族大英雄邓世昌。甲午海战那会儿,他就是致远舰的舰长。邓世昌1849年在广东番禺出生,他老爸在当地卖茶叶,家里生意做得挺大,在天津、上海、武汉、香港、山东这些地方都开了店。按理说,邓世昌本该是个享福的富家少爷,但他可没像那些纨绔子弟一样...
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等率“致远”舰和“靖远”舰猛烈炮击日军“比睿”舰,倭寇少将三宅贞造和十几个水兵躲在帆樯下,一发炮弹正中帆墙。邓世昌于1849年10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番禺,时任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三宅贞造是日本爱媛县人,1854年生于日本爱媛县的一个医师世家,1874年报考日本海军兵学校军医科。考入...
在大东沟海战中,为缓解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受日本联合舰队围攻的压力,邓世昌在“致远”舰身受重伤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撞沉日舰“吉野”号。这本是邓世昌誓死报国的英雄时刻,但有些人却鸡蛋里挑骨头,污蔑邓世昌的这一举动为鲁莽失智之举,更有人以道听途说之言造谣邓世昌坠海不是殉国,而是逃生。让我们先来...
原来专家们发现,邓世昌所在的致远舰与其它舰艇不同,其本身的材料就比较坚实,是专门用来撞击的撞击舰。相比于用火炮、鱼雷,邓世昌采用直接撞击的策略是有他的道理的。鱼雷射程不足,即便使用也徒劳无功,火炮攻击力也不敌日军。权衡利弊之下,他认为这样对敌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最大的,尽管这也是风险极大的一个选择。...
这时候,致远舰上的邓世昌完全可以抛弃其他战舰,驾驶着致远舰返回陆地。当时的日本人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这是邓世昌活下去的唯一办法。然而,就在日本人以为邓世昌只能撤退的时候,致远舰却突然冲向了他们的队伍,直直撞向队伍中的吉野号。但是致远舰本就是落后的战舰,再加上日本舰队弹药充足,他们没等邓世昌所在...
在黄海海战激烈的战斗中,致远舰在邓世昌的指挥下,冲向日本军舰,这一情节被后人传颂为 “开足马力撞沉吉野”。然而,这一说法究竟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传说呢?这一疑问一直困扰着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从致远舰和吉野舰的性能参数来看,致远舰的正常航速为 18 节,在战斗中,由于舰体受损,其航速必然...
致远舰最终在黄海沉没,邓世昌和致远舰的官兵也随之殉国,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中国海军的名誉墙上,他们的精神被后人铭记和继承,他们的故事被后人歌颂和创作,他们的形象被后人塑造和纪念,他们成为了中国海军的骄傲,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经远舰:北洋水师的幸存者 在黄海之战中,北洋...
在对“致远号”残骸的仔细勘察中,人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细节:舰体上竟然绑缚着鱼雷!鱼雷的射程有限,在“致远号”即将沉没的情况下,邓世昌只能选择全速冲向敌舰,将敌舰纳入鱼雷的有效射程之内,从而与敌舰同归于尽。原来,邓世昌并非单纯地“以身撞舰”,而是为了给敌舰致命一击!他的“以身殉国”,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