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蕴育、出现、兴盛、衰亡、消失的过程,没有什么是忽然出现的,所以在上一章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事情要未雨绸缪、深谋远虑,在情势恶化之前,对其进行准备、疏导,...
作者: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
所属专辑:道德经诵读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人生哲理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未乱。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就是: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这说明超前意识是() ...
如何理解“预防成本小于补救成本”?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解释:局面安定时易于把握,事情尚无迹象时易于图谋;事物脆弱时易于破除,事物微细时易于化解。要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要在祸乱尚未出现时就控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