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在本章的末尾,老子以圣人的所作所为得出了一个结论: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高,会把自己多余的部分分给不足的人,绝不炫耀,绝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谦和、恭敬、卑下的德行。 王弼《道德经注》 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无身...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第77章 功成不处当前位置: 主页 道德经 目录 原文和翻译 对比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①,其不欲见贤②。 【注释】 ①处:...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翻译与解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01。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02。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03。孰能有馀以奉天下04?唯有道者05。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06。) 今译 天之道就像张弓,弦位高则...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解读《道德经》77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注释〉天之道:大道的运行法则。犹...
第七十七章·天道人道 天之道, 其犹张弓欤(yú)?高者抑(yì)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通行本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上天之道,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压低...
王弼: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译文:拥有与天地一样的德行,才能包通万物如天道。如果像世人的心胸气度,那就各有不同,彼此无法保持均平安定。如果没有私欲没有烦恼呢?不人为干预而自然发展,如此之后才能拥有与天地一样的德行...
《道德经》注音版第七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 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注音版】 天(tiān)之(zhī)道(d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