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性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认知要素指的是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包括对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以及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判断。情感要素则指的是对于道德问题的感受、态度和情感反应,包括对于善恶、公正与道德追求的情感体验。行为要素则是指基于对认知和情感的思考,进行具体行动和选择的能力。 3.道德理性与人...
道德理性是指人们关于道德的认识水平和评价能力,是属于人的心理和认识的范畴,包括人们认识道德现象的本质。道德发展规律和对道德行为的评判时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思想形式,它是与道德非理性相对应的。一般认为,在道德认识和行为选择过程中具有内在性、自觉性和抽象性、规律性和逻辑性特征的认识能力和评价态度就是道德理性。
**自觉性**:道德理性要求个体在面对道德选择时,能够自觉地运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自觉性源于个体对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内心认同。 2. **自主性**:道德理性赋予了个体在道德问题上的自主决策权。它鼓励个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判断和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或社会潮流。 3. **普遍...
在道德的实践中,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道德理性使人们能够理解道德准则和行为的后果,而道德情感则激励人们产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这两者的统合对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 道德理性是指人们通过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来判断行为的善恶和合理性。它依靠对各种道德准则的认识和理解,...
他说,所谓道德感就是把一些规则或者是戒律神圣化,然后把它内化成一种本能反应。你看,道德不仅是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而是一种神圣化的情感。为什么道德感往往令人激动亢奋,就这个原因吧。 3.那第四个人类的美好品质,斯蒂芬·平克说是“理性”。他给的定义也很牛啊。他说,理性的作用,是让我们得以超脱有限的视角...
02道德不是源自纯粹的理性 道德不是源自纯粹的理性,那是源自纯粹的情感吗?对于很多人来说,道德的好坏似乎很容易判断,正直、勇敢、仁爱、慷慨这些都是,今天我们所认为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与之相反,狡诈,怯懦、暴虐和吝啬都是我们所认为的不好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判断,非常符合我们的情感需要,比如:救死扶伤、乐善好施...
道德的根源究竟是来自我们的理性,还是来自我们情感?西方自柏拉图以来,在“逻各斯(logos)”精神统治下,主流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一直主张前者。直到当代,著名的美国“美德伦理学家”、迈阿密大学教授迈克尔·斯洛特(Michael Slote)才开始主张后者。斯洛特认为人类天生的移情能力才是我们辩护道德的最终依据。他将他的...
彭林丨道德理性:中华礼乐文明之魂 蓝字”关注海淀敬德书院 进德为本诚敬致用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 彭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先生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与“法”二字,钱穆先生赞扬梁先生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
”意思是仁爱不能没有智慧的引导,必须通过道德理性的分析思考,才能达成道德情欲的充分满足。首先要分析生存状况。出于仁爱之情,君子应去井边察看;但不应使自己也陷入险境,因为这样于人于己都没有利,违背了仁爱之情,此即“可逝也,不可陷也”。其次要理解他人动机。救人是合乎仁爱之情的建议,但跳井救人却...
康德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开启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造就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也不仅在于,他是哲学史上的蓄水池、里程碑式大家。之前的哲学都流向了康德,之后的哲学都从康德流出;更在于,在一个理性被质疑、自由衰败、道德虚无的时代,他毅然扛起了捍卫三者的大旗,肯定了人的尊严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