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第1页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Azrieli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1. 现代人的“性情气质”的基本特征是:工商德性的心性气质战胜并取代了神学——形而上学的心性气质,这意味着生命价值与实用价值的高低秩序发生了结构性颠转。 2. “羞感”是积极的价值情感,“怨恨”是消极的价值情感,在现代人身上,“羞感...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德)马克思·舍勒 著 更新时间:2019-12-06 20:16:50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关于羞感的残篇 哲学 西方哲学 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是2014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克思·舍勒。内容简介 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
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 (德)韩炳哲哲学5.1万字 什么是权力? 关于权力概念,仍然存在理论上的混乱。这一现象如此不言而喻,概念本身却如此晦暗不明,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一些人来说,权力意味着压制。对另一些人来说,权力是一种建构性的交往要素。
1. 现代人的“性情气质”的基本特征是:工商德性的心性气质战胜并取代了神学——形而上学的心性气质,这意味着生命价值与实用价值的高低秩序发生了结构性颠转。 2. “羞感”是积极的价值情感,“怨恨”是消极的价值情感,在现代人身上,“羞感”锐减“怨恨”倍增,恰好反映出现代人“心性气质”的品质。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德)马克思·舍勒|哲学|完结 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德)马克思·舍勒 哲学·西方哲学·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
《舍勒文集: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主角:简介: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
QQ阅读提供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三、基督教道德与怨恨在线阅读服务,想看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最新章节,欢迎关注QQ阅读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频道,第一时间阅读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