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禅师开悟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留在祖师的身边,一方面侍奉祖师,以报法乳之恩,另一方面,借祖师的加持,做好悟后保任的工夫。这样有八九年的时间(亦说十年)。在这期间,三祖不时地点拨道信禅师,并不断地加以钳锤,直到因缘成熟,才肯把法衣托付给他。付法的时候,三祖说了一首偈子:“华种虽因...
现存有关道信禅师思想比较可信的资料是《楞伽师资记》,从中可以看出信禅师不同前三代楞伽师的一些特点。 道信禅师长期住在黄梅西北30多里的破头山(双峰山),他的得法弟子弘忍住于相距不远的凭茂山(在双峰山东),继承和发扬道信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 《历代法宝记》说:“(忍)得付法袈裟,居凭茂山,在双峰山...
一代高僧:道信禅师 道信禅师 禅宗四祖道信,道信 (580-651),俗姓司马,生于永宁县(今武穴市),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父司马申,公元579年北周占齐昌地,将广济境地从齐昌县划出,立为永宁县,司马申为首任县令,第二年(580年)三月初三日己丑(4月3日),司马道信出生。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而超异,自幼即对大乘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趣,宛如宿习。 道信禅师七岁出家,其剃度师戒行不清净,道信禅师曾多次劝谏,但是对方却听不进。没有办法,道信禅师只好洁身自好,私下地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师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后来,道信禅师听说...
四祖道信禅师,俗姓司马,世代居住在河内,后来迁往蕲州的广济县。 大师生来聪颖,四岁进入私塾读书启蒙,闲暇时听寺僧诵经,入耳即知下文,如同宿习。幼年时期便心慕空宗,效法僧仪。 七岁时跟随一僧人修学。由于这位僧人“戒行不纯’,道信曾多次劝诫,但这位僧人不听,道信只好“密怀斋检”,也就是说道信洁身自重,私...
隋末天下大乱,道信禅师离开了吉州,来到江州,住在庐山大林寺。唐初武德七年,到江北弘法,旋即在黄梅县的破头山建寺,住锡传禅,一住便是三十多年,此寺便是现在的四祖寺。 40岁至寿终,道信大师应蕲州道俗之请,渡江入黄梅双峰山,见此地“有好泉石”,便长住于此,终身坚守修禅弘禅之志。在双峰山传法三十余载,“...
在这里,道信禅师居住了三十多年,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门徒最盛时多达五百余人,其中以弘忍最为著名。蕲州刺史崔义玄,闻道信禅师之名亦前来瞻礼。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非常仰慕道信禅师的道味,想一睹禅师的风彩,于是诏令祖师赴京。但是祖师以年迈多疾为由,上表婉言谢绝了。这样前后反复了三...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
自达摩初祖东渡以来,禅宗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至四祖道信禅师,结束了托钵乞食的传统,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完成了禅宗中国化的过程。 四祖道信,唐代宗敕谥“大医禅师”。道信禅师,十四岁礼三祖僧璨为师,随侍师侧十余年,三祖传其衣钵于皖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