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辗转推进(6),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7),则擒者不可复纵。 【注释】 (1)反兵:回师反扑。 (2)走则减势:走,逃走;势,气势、锐气。 (3)兵不血刃:兵,兵器;血刃,血染刀刃。指不战而使人屈服或未交锋即获胜利。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 意:对于那些已经败北的敌人,过分追击,只会招致他们的拼死一击,相反,如果故意给他们让出一条逃跑的路径,则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中...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需:《易经》需卦,这里是耐心等待而不进逼敌人之意。有孚:这里指让敌人相信。光:光明,这里指战局前途光明。] 《老子》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解释:逼迫则会反击;逃跑则会减弱势力。紧紧跟随但不要逼迫。消耗其气力,削弱其斗志,分散后再擒拿,不流血就能取胜。需卦,有诚信,光明正大。 17.抛砖引玉 原文:类以诱之,击蒙也。 解释:用类似的东西引诱,打击蒙昧。 18.擒贼擒王 原文:摧其...
《三十六计》第16讲: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 国学经典300秒于2024052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1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
阴山派天承: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和奇门的结合运用。 《孙子兵法》中原文讲:“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对于这个计策,是属于那种拿捏人心的,比如想要擒住对手,或者要拿捏某个人,就故意放纵那人,让对方放松戒备,再将对方制服。
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义: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翻译】逼得敌人太紧,对方就会回师反扑。如果让敌人逃跑,就可以削减其气势。追击敌人,只需紧随其后而不要过于逼迫它,这有利于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擒获它,这样就可以不与人交战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