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同时也应看到,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现有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和结构上均存在不足,无论是解决生产难题、助推产业升级,还是攻克关键技术、转化创新成果,都需要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同济大学是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校,在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后,该校积极探索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范式改革,在校企合作一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兴学科人才 李诚信是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在同济大学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期间,李诚信参与了工...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第一方阵,是创新尖兵队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其健康成长和更好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要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各类人才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校加快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注入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科教融汇,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力,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科技小院,...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去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了人才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关于加强新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亟须建构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提供高质量人才队伍。建立学段贯通的衔接机制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在高中就建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共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领域的开拓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是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是人才资源中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对于提升全球竞争力、把握未来发展机遇以及增强国家发展安全性等起着至关重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部署,坚持党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