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界对佛造像印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关注较少,也有学者认为佛造像印始自佛像边款,这一看法仅仅着眼于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范畴,并未将历代玺印考虑在内。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佛像印中有佛、罗汉、大肚弥勒(五代梁时布袋和尚),多是宋元及以后之物,...
三息丨“造像印”篆刻艺术欣赏 三息,本名刘红卫。现居北京。现为: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河北美院外聘教授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篆刻学院外聘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艺术基金)》成员 中国国家画院曾翔工作室成员 京华印社理事 京华雅集成员 墨池学院导师 ...
佛造像印一直是我在篆刻中不可缺少的追求;记得在学篆刻初期恩师李恩洋曾给我说起过来楚生与肖形印,而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九一年一次偶尔的机会在兰州骆石华老先生处见到了一本《然犀室肖形印存》,翻阅后爱不释手,特别是书中所刊的来楚生的佛造像印对...
佛造像印 278次观看 · 2月前· 发布于 河北 赞赏 1 2 4篆刻[超话]风人书画印 2.1万粉丝 · 书法博主 关注 佛造像印 #篆刻[超话]# @李可染画院乔宇 @东隅印社一鞠良静 @中国书画诗词院 @艺术总监山阴居士 @书画严风 2条评论 同时转发评论 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
造像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融合了中国佛造像艺术与肖形印艺术的精髓。它深刻表达了人们心中报恩向善的美好愿景,其历史可追溯至魏晋时期,虽在后来的文人篆刻中鲜有涉及,但直至清代赵之谦将其巧妙引入,造像印才逐渐走进历史的聚光灯下。本书自2016年始笔,历经五载终成。书中图版众多,资料详尽。全书共分三...
造像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自清代开始在书法作品中崭露头角。最早可在赵之谦的一方印章边款上见到其踪迹。随后,弘一大师以佛像入印,引发了佛像印篆刻的兴盛。现代网络的发展更是为造像印带来了多样化的取法,从北魏、隋唐到藏传、石窟、壁画等,表达方式上也区分了繁简、巧拙、抽象与具象。精细者未必复杂,抽象者未必...
滚印《背》 直径52厘米 老挝石 黑泥印拓三种 李逸之 关于李逸之的滚印 文/高非 李逸之擅大写意篆刻,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佛造像印高手。此外,他还是研究西藏擦擦的专家。通过擦擦,他打通了以造像入印的关节。顺着这条线索向上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望。从古埃及,到两河流域,在文明的源头,他找到了创作的出口,那就...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佛教石窟陆续生根陇原大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窟造像艺术群。 我一直关注石窟造像艺术,在篆刻创作中更是对佛造像印颇为用心。除取法来楚生前辈造像印外,更多的是取法源头——石窟造像及其拓片。拓片因为属平面艺术,对原造像有了合理的取舍,表现出了更多概括简洁的画面,于篆刻学习更加直观。
造像印经具有什么功德利益呢? 一、造像缘起 最初塑造佛像是始于优陀延王。因为当时佛上升忉利天为天母去说法,而阎浮提中一时没有一尊佛,就像是暗夜星中无月似的,顿时众生感到孤独无依,就像如来心中有众生一般,便感受到无的的烦恼。而且优陀延王又是住在宫中,深宫大苑的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所以很渴望而且又非常...
在现存的造像中,释迦五印、阿弥陀佛的九品印、大日如来的智拳印等最为常见。🕊️禅定印:这是身心安静专一、排除杂念、深入冥想状态的印相。采坐势,双手相对,仰放在膝上至脐下一带,两拇指的指端相接。值得一提的是右手须置于左手之上,因为古印度人认为右方清净,左方不净,故以清净的右手去压住不净的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