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异》与《通鉴》的关系 说到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人们往往以为这是一部为皇帝治理天下提供历史借鉴的书,即注重其政治功效。 这种理解当然不错,也“名副其实”。 但由此也容易产生另一种倾向:冲淡和忽视《通鉴》一书最基本的性质,正在于严谨的历史叙... (展开) ...
《通鉴考异》对人物的考订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物姓名字号的考订,因史书上人物姓名时有歧说,驳杂不一,加以考辨俾归于一;二是考订人物的身份及其与他人之关系;三是考订人物的相关事迹。 例1: 《通鉴》卷一八三载,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夏,四月,...
前半段讲事同文异可以不须考异入史的情形,后半段讲史事有异的史料需要考异及考异之法,即:“(A)先注所舍者云,某书云云,某书云云,今按某书证验云云。(B)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C)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之今两存之。”[6]这便是司马光为考异方法设定的规则。今人陈光...
《通鉴考异》对人物的考订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物姓名字号的考订,因史书上人物姓名时有歧说,驳杂不一,加以考辨俾归于一;二是考订人物的身份及其与他人之关系;三是考订人物的相关事迹。 例1: 《通鉴》卷一八三载,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夏,四月,癸未,方授甲,置酒饷士,(薛)举与其子仁果及同...
一、《考异》与《通鉴》的关系 说到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人们往往以为这是一部为皇帝治理天下提供历史借鉴的书,即注重其政治功效。 这种理解当然不错,也“名副其实”。 但由此也容易产生另一种倾向:冲淡和忽视《通鉴》一书最基本的性质,正在于严谨的历史叙事。 司马光不是道学家,也不会以空洞...
三、《考异》的整理《资治通鉴考异》的整理,比勘了传世的六种单行版本,即南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两浙东路提举茶盐司公使库刻宋元递修本(卷二十七至三十配清影宋钞本,简称两浙本)、宋刻本 (卷二十七、二十九、三十配宋刻元修本,简称宋刻本)、明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孔天胤刻本(简称孔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
《通鉴考异》对人物的考订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物姓名字号的考订,因史书上人物姓名时有歧说,驳杂不一,加以考辨俾归于一;二是考订人物的身份及其与他人之关系;三是考订人物的相关事迹。 例1: 《通鉴》卷一八三载,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夏,四月,癸未,方授甲,置酒饷士,(薛)举与其子仁果及同...
一、《考异》与《通鉴》的关系 说到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人们往往以为这是一部为皇帝治理天下提供历史借鉴的书,即注重其政治功效。 这种理解当然不错,也“名副其实”。 但由此也容易产生另一种倾向:冲淡和忽视《通鉴》一书最基本的性质,正在于严谨...
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等人所撰成的《资治通鉴》,共294卷,共参考正史之外各种杂史著作322种,历经19年最后完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比较各种史料,辨明选定的理由,同时撰写了《考异》一书,作为副产品,共30卷,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与《资治通鉴》同奏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