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晋文公为周王室立有大功,于是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享用王的隧葬礼制,周襄王没有答应,说:“这是周王的制度。没有代替王治理天下之德而用天子之制,如同天下有两个天子,这也是叔父所憎恶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叔父有土地实行隧葬,又何必请示我呢?”晋文公于是感到畏惧而没敢违反礼制。因此,凭着周王室管辖...
六卿中智家势力最大,及至智伯,为人好利而鸷愎,屡次欺压韩、赵、魏三家,甚至携韩、魏伐赵,最后反被韩、赵、魏所灭,领地亦被瓜分(前453)。此后,韩、赵、魏分掌晋国朝政,号称“三晋”。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原文 初,智宣子将以瑶①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自古肯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苛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注]瑶:即智瑶,又称智伯、智伯瑶。谥号“襄”,史称智襄子。10.下列对文中...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一)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内容提要】本篇主要叙述了春秋末期晋国公室衰微后,新兴封建势力赵、魏、韩三家战胜势力强大的智氏,最终瓜分智氏土地,形成三家分晋的历史过程。春秋末期,随着奴隶制的没落,晋国王室的统治地位日渐
自古肯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苛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注]瑶:即智瑶,又称智伯、智伯瑶。谥号“襄”,史称智襄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3分)...
本篇主要叙述了春秋末期晋国公室衰微后,新兴封建势力赵、魏、韩三家战胜势力强大的智氏,最终瓜分智氏土地,形成三家分晋的历史过程。 春秋末期,随着奴隶制的没落,晋国王室的统治地位日渐衰微,而代表新兴封建势力的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范氏、中行氏却日益强大起来,控制了晋国政治、经济、军事。范氏、中行氏被打败...
阅读这篇《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国家破裂的原因。在这段历史中,曹魏、刘备和孙权三家势力争夺晋国的领导权,最终导致晋国的分裂,这对于那个时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阅读题的训练,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译文...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减)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即智伯。②韩康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韩氏的领袖;魏桓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魏氏的领袖。③狃,贪图。④赵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⑤版,古代墙计量单位,一版长一丈,高二尺。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自古肯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苛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注]瑶:即智瑶,又称智伯、智伯瑶。谥号“襄”,史称智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