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周永明的概括,“通电全国”等于是要把犀利的电文,一口气发送给全国各大报馆机构以及全国重要政治人物,电文内容十分考究,传播范围也十分广。最关键是速度迅捷。在技术有限的民国时代,虽说各地报馆林立,但报纸的传播范围毕竟有限。一件大事想要迅速“抢头条”,就要靠速度更快的电报。晚清时李鸿章就说过电报“相隔...
民国时期,电话在国内还没发展普及,所以这“通电全国”按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是通过电报的方式,将想公布的信息迅速发报至全国各大报社和电报局,以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具体的做法便是先草拟好电报内容,然后前往电报局,翻开民国时期的电报号码本,将电报发给当时全中国所有的一级电报局和二级边防局,以及各大中城市...
西安事变正式爆发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扩展资料: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
而且往往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通电下野,这个分量也是极高,代表这个人通告全国,退出政治历史的舞台,一般通电下野以后,就算是双方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得不安奈怒火,眼睁睁看着他安度晚年,毕竟他已经离开了历史的舞台,再对他下手就是不义,一些不讲究规矩的人,自然也会受到声讨,限于篇幅再此不一一举例...
全国通电的实现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大意义。电力作为现代文明的基础设施之一,其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消灭无电区域,意味着国家的发展成果更加均衡地惠及每一个公民,无论他们身处何方。这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进步,体现了国家对于人民福祉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同时,全国通电的实现也是...
所以通电全国的意思就是给各大电报局和报纸拍电报。如果有报社愿意刊登这条电报就会刊登。如果电报的新闻...
通电全国”,主要存在于民国前期,到了后来,人们要公开发表政治态度越来越不愿意用“通电全国”的手段。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东北易帜只是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而且当...
通电全国其实就是想把某个消息传播到全国。媒体不发达的情况,实际上是以电报来实现的,当然之后或者同时会有报纸刊登的现象,是进一步“转载”消息吧。向
于是通电因此分为两种:一种是“小规模通电”,也就是只需要通告目标群体,另外一种才是“通电全国”。(电报收据)考虑到成本问题,一封小范围通电,只发给相关人物和报馆即可,大约需要花费150到200块银圆,小军阀以及非著名政治人物还能够负担得起,而一封“全国通电”,基本要发给当时全国200多家一级、二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