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判: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是由朝廷选派,协助知州进行地方行政事务管理的高级官员,官阶属于正六品。 2. 提刑:提刑官则是宋代特有的地方监察官,官阶属于从三品。 3. 知州:知州是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掌一州之政令,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知是管理、司掌的意思,官阶属于正四品。
外府通判为正六品官,尊称“别驾”。按清代官制,例由满、蒙八、九品小京官中拣选,亦由詹事府主薄、兵马司副指挥、光禄寺典薄、京县县城、汉军八品笔帖式、外县知县等升任。如果府通判要高升,照例要提拨为京府通判、府同知、知州、盐运司运副及盐课司提举。通常情况下,府设一二人或三四人,分掌粮运、...
1、通判是正六品官,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2、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
通判是州府中位于长官之下的官员,负责粮食运输、土地、水利和诉讼等事务,并监察州府长官。直隶州的通判通常为从五品或正六品,而一般的散州通判则为从七品或正八品。通判这一称呼是由“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简化而来。在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太祖设立了通判...
其实扬州通判是一个小官,只有从八品,但是这样的一个官一般的人还是当不了的,一般由进士出身的文官或者清流担任,虽然品级低但是属于中央干部。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通判这个官职的秘密。通判本来唐朝就有了,属于州郡主管官员的辅助官员。到了宋代,赵匡胤以武臣篡位得到皇位,所以对武臣防范很严,除了杯酒释兵权这些...
1. 通判是古代中国官职体系中的一员,其官阶从七品。2. 在宋朝时期,通判作为州郡地方的长官副手,具有相当的权力和责任。3. 知府是五品官,知州为六品官,而通判则从七品。4. 古代官职的品级并不完全代表实际的行政级别,官员的具体行政级别还需参照其寄禄官或散官阶。5. 例如,苏东坡在元丰八年...
通判是从五品
1 大宋通判为从八品官员。知州为从5品官员。大理寺中承是正二品。知州中国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元朝沿用宋朝...
明清两代,通判均为正六品。 [2-3] 俸禄 宋代 宋代官员俸禄大体可划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类,另有一些变相俸禄。 [5]其中,职田又称“职分田”、“圭田”,是用作官员在职补贴的官田。 [6]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职田定例(通判) 类别 职田(单位:顷) 大藩 8 节镇 7 防、团以下州军 6 [6] 熙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