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著 唐朝政书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展开∨ ...
杜佑著 简朝政书 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句之学。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徵诸人事,将施有政。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展开∨ ...
《通典》的作者杜佑,出身于唐代大家族“京兆杜氏”,通过荫补制度入仕,在唐德宗朝出任宰相,并在淮南节度使任上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他把政治经历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明确的以史咨政思想。杜佑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第一位明确提...
杜佑出身于唐朝显赫的世家大族之一——京兆杜氏家族,自汉至唐,杜氏一门代有人物,威权炽盛,当年长安有民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即韦氏与杜氏这两家名门望族,历代衣冠鼎盛,与皇帝近在咫尺,占尽风光。 贞元五年(789年),杜佑升任检校礼部尚书、扬州...
唐杜佑撰。200卷。我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之专史。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讫唐肃宗、代宗时。作者综合群经诸史和历代文集、奏疏等,参以《大唐开元礼》,征引200余种史籍,分类编纂,自大历元年(766年)起,历时35载,至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计食货12卷,选举6卷,官职22卷,礼100...
我国古代史学名著《通典》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杰出的史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杜佑(公元735至812年)。杜佑以门荫入仕,曾任礼部尚书等要职。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因政绩卓著,成为唐德宗李适的宰相。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杜佑(画作)杜佑生活、工作在“安史之乱”前后。他经历过大唐开元、...
材料 杜佑(735--812),唐代政治家、史学家。他历时36年撰写《通典》。《通典》以历代典章制度的历史演变、得失兴革为撰述中心,兼记与此有关的言论。其记事上地山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其所据文献,主要是《五经》、群史,以及历代士人的文集、撰述、论议。杜佑在《通典》中,从内容编次上规定了共逻辑体系,...
(唐)杜佑《通典》记载:“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材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 ) A.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 C. 加强了南北地区联系 D. 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定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通河洛,南达江淮…”,...
杜佑在唐代宗大历初年(约766年)始撰《通典》,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上表进书,首尾36年。《通典》成书,其艰辛可以想见。杜佑做人、为官的宗旨是“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他作为一个政治家,被誉为“岩廊上才,邦国茂器”,堪称国家的栋梁。他作为一个史学家,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长于“通古今之变”...
从杜牧爷爷的爷爷辈起,杜家就属于京兆地区的名门望族了,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杜佑自幼喜爱读书,聚书十年,藏书数千卷,为之后撰写《通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出身官宦世家的杜佑靠门荫入仕,最开始是小小的地方县丞,一步步做到青苗史、刺史、容管经略使、工部郎中、水陆转运使……户部侍郎、节度使、御史大夫,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