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选帝侯已经增长到了11位。 然而,选帝侯早已名存实亡,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在1806年就已不复存在,这些新任命的选帝侯甚至还没来得及参加一次选举。1866年,最后一位黑森选帝侯被废,德意志王国500余年的选帝侯制度就此终结。 原选帝侯国的纹徽在德国均被传承了下来,当作现今的州徽或城徽。最典型的...
选帝侯制度(Kurfürst)是德国历史上一种独一无二的选举制度。指的是自13世纪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少数具有选帝侯身份的帝国王子拥有选举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制度。 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或全民贵族选举不同,选帝侯制度更像是这两种制度的一种混...
📜 选帝侯制度的起源:从古日耳曼人的选举部落首领,到法兰克人的继承与保留,再到德意志地区国王选举制的确立,选帝侯制度是德意志贵族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5:代表七位原始选帝侯的徽章,上有日耳曼妮娅像。🎭 选帝侯的角色:在选举国王的过程中,选帝侯们不仅是投票者,更是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以各种形式参...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英语:Elector)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个词被用于指代那些拥有选举“罗马人的皇帝”权利的诸侯,即德意志诸侯中有权选举神圣罗马皇帝的诸侯。此制度严重削弱了皇权,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这一制度从13世纪中实行,一直到1806年帝国灭亡为止。初期有七...
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选帝侯制度在1806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解散而终结,选帝侯也...
选帝侯制度 选帝侯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个词被用于指代那些拥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此制度削弱了统一皇权,形成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但同时这种原始宪政性质的封建割据状态又推进了地方自治的历史实践。 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在...
选帝侯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中有权选举德意志皇帝的诸侯。这一制度从13世纪中实行,一直到1806年帝国灭亡为止。初期有七个选帝侯,在实行这项制度的五百余年时间里,选帝侯的人数保持在7人至10人这样的范围内。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颁布了《黄金诏书》,正式确认皇帝由选帝侯选举产生,并规定...
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黄金诏书与七大选帝侯 1. 黄金诏书的背景与内容 《黄金诏书》(Die Goldene Bulle)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文件,因诏书上盖有黄金印玺而得名。该诏书的颁布旨在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皇帝的选举制度,同时明确选帝侯的权力和地位,以减少教皇对帝国事务的干预。...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意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腾堡公爵、勃兰登堡藩侯与波希米亚国王。拥有选举皇帝权力的世俗国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