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
(1)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解决方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这些方案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这些方案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
大量的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已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20日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1.退耕还林...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要了解其地退耕后的农田是否“还林”成功,可以调查退耕农田不同演替阶段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回答下列问题:(1)退耕农田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次生演替,依据是 退耕农田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4)“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故答案为: (1)次生演替 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 (2)草本、灌木、乔木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我国的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hm2,其中80...
2016年,我国民众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各项政策有序进行,相关补助、补贴标准和最新消息是老百姓则是老百姓关心的热议话题。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
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