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走出国门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期间,英方在观望日军情况,未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 [42]。 [3] [43] ...
二,缅甸本来就仇视英国人,再加上日本间谍的煽动,缅甸人视中国远征军为英国的帮凶,非常敌视,以至于他们到处捣乱,放火、投毒,挖铁轨、袭军车,对远征军造成很大困扰。三,中英两国之间的协同非常差,英军只顾安排自己的军队,前进后撤,根本不给远征军提供必要的情报和方便条件,导致远征军完全在不知彼的情况下作战。
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
远征军入缅之初,由杜聿明任代理司令长官统一指挥先期入缅的第5、6两个军,随后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和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相继到缅,但是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与参谋长史迪威相互之间的地位,重庆方面也未做出明确规定。1942年4月初,蒋介石亲自赴缅部署指挥,宣布授予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的全权,但史、罗、杜三人之间...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中国远征军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远征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远征军司令部直辖36师(师长李志鹏),第5军...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滇缅抗战》记载:1944年5月11日夜,远征军向据守大尖山的日军发起进攻,经过多次反复冲杀,歼灭日军大尖山的守军,紧接着在5月13日攻下了唐习山。在北斋公房方面,远征军于5月11日夜晚渡江进攻,在小横沟、灰坡与日军反复冲杀鏖战,日军伤亡惨重,小横沟、灰坡被占领,远征军也伤亡很大,...
蒋介石和罗斯福对英军的一路溃逃非常不满,但是一开始也没想到英国人会这么没有底线的不要脸。中国远征军还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指挥系统的混乱。1942年华盛顿会议上,决定成了中缅印战区,蒋介石出任总司令。老蒋名义上是老大,不过后来又空降了两个大神,一个是美国的史迪威,一个是英国的亚历山大。史迪威...
全称应该是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其实按照规模,已经相当于集团军了,原定的司令长官是卫立煌,但是他没有到任,所以最初由杜聿明代理,后来罗卓英继任,杜聿明是副司令长官。 同时杜聿明还兼任了第五军的军长,麾下的几个师长分别是: 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就是第五军新兵...
1942年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正式成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卫立煌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但因卫立煌曾频频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来往密切,引起国民政府高层警觉。因此,该任命遂被搁置。卫立煌本人也为了避嫌,主动称病,闲居成都,以至该职空缺。1942年4月2日,在陈诚的建议下,蒋介石派陆军中将...
在组建之后不久,第66军就纳入到了远征军序列,当时担任第66军军长的是张轸。张轸是河南罗山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总教官。在抗日战争中,张轸历任国民党第13军军长、补充兵训练总处处长、第66军军长等职务。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张轸先后被任命为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武汉行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