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移孝作忠,把孝心推移到对国家、人民,就是尽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1),进思尽忠(2),退思补过(3),将顺其美(4),匡救其恶(5)。故上下能相亲也(6)。诗(7)云:‘心乎爱矣,遐(8)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翻译】 孔子说:“君子奉事明君,在上朝进见君主时,要想着如何尽忠...
译文:进前见君,他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计划方略,全盘贡献。必思虑以尽其忠诚之心。既见而退了下来,他就检讨他的工作,是否有未尽到责任?他的言行,是否有了过失?必殚思竭虑来弥补他的过错。至于长官,有了美好的德行和善事,在事前就鼓励奖助,进行时,就悦意服从。如果长官有了未善之...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
学《孝经.事君章第十七》有感 | 【原文】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者侍奉明君,(在朝廷为官)在上朝进见君主时,要想着如何竭尽对国家的忠诚;从朝廷退居在家时,又想着如...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
《孝经·事君章第十七》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注释 君子之事上也:君子,指有德行者。事,侍奉。上,此处指君主。 进思尽忠:进,指在朝廷为官。思,考虑。尽忠,竭尽对国家的忠诚。
百度试题 题目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出自哪一章()? A. 事君章 B. 丧亲章 C. 广扬名章 D. 感应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事君章 反馈 收藏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粗...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出自哪一章()? A事君章 B丧亲章 C广扬名章 D感应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
所以在团体当中也不能都是在批评哪个领导做得不好,为人下属你要用理智,“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孝经》第十七章“事君章”就是侍奉领导的态度,“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好的理念赶紧尽力的扶持,带头做好;领导有不足的,用善巧方便,“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