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虞、褚处于同一时期,青年时期的褚遂良曾借父亲褚亮之便,进入唐太宗开办的书法学习班,跟随老师欧阳询和虞世南学习书法。与两位老师“人入唐朝而艺仍陈隋”不同,褚遂良是在唐朝成长起来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最初近似于老师欧、虞二人,后来恩师虞世南去世,褚遂良因能够鉴别右军书法真伪,受到魏徵举荐,接替了...
而褚遂良毕生的书法精华都在这件大字《阴符经》当中,这件作品在在唐代风格和面貌也是非常独特的。此作一改其他唐楷的匀整之态,点画线条变化极其丰富,有的长如柳叶,有的细如发丝;在不带牵连的笔画中,硬生生见出了行书的笔意。此外,在这件《阴符经》中一共有23个“之”字,14个“人”字,13个“生”...
褚遂良,字登善,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生于杭州,名门望族出身的他开蒙很早,诗文书画、时策论政无一不能,归降唐代后,他受到了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王羲之书法真迹,据说他一生临摹右军书法近千件,目前褚本《兰亭》《乐毅论》《道德经》仍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重要范本,这都出自他手。褚遂良书...
儿子褚遂良从小接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褚遂良自幼便通读四书五经,着意于文学书法。尤其是书法一门,褚遂良与另外两位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是同时代的人物,得益于父亲褚亮强大的关系网,褚遂良成为了这二位名家的学生。名师出高徒,褚遂良也确实没让自己的父亲和两位老师失望,做官很成...
第一、褚遂良是忠直之臣,不会干出如此下作之事; 第二、褚遂良与刘洎素无怨仇,没有干这种事的动机; 第三、记录这段史实的《实录》是许敬宗所修,而许敬宗与褚遂良关系不睦,很可能是他将刘洎之死归咎于褚遂良。 北宋学者孙甫、大文豪苏轼等基本也持同样看法。
在这些珍贵的文物当中,有一件褚遂良的真迹,此作的整体状态和书法气韵,犹如天外飞仙一般,因为此作至为珍贵,所以成为了台湾省的书法巨宝。这件作品就是褚遂良的《飞鸟帖》。这件作品的来历颇为神奇,我们之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神话中来,我们的历史的开端,往往也是开始于某些美好的神话,书法也是如此。这就像武侠...
《诗唐风》就是习褚书的一大范本,“诗”指的是《诗经》,“唐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唐风》这一部分。整个一帖都是出自《刘园集帖》一经堂藏帖,现在还未见原本墨迹。从《诗唐风》中能见出褚遂良楷书渊源,他最初跟随虞世南,学习,帖中有含蓄清丽之气。他也曾随欧阳询学习过书法,如“蟋蟀”“扬之水”“绸缪...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与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是好友,凭借父亲的关系,褚遂良自小学习书法便是由虞世南和欧阳询亲自教习的。这件小楷《诗唐风》就是褚遂良的一件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他的书法风格。虞世南的书法老师是智永禅师,褚遂良又从虞世南那里,继承了正统的“二王”笔法,以及温润典雅的书风。从这...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他的《临王献之飞鸟帖》,这件作品被认为是褚遂良的墨迹原稿,这件作品由项元汴等人鉴定,经过现代科技鉴定,为初唐真迹无疑。王献之《飞鸟帖》原作已经不存,而褚遂良这件《临飞鸟帖》是我们领略原作的唯一途径。全卷共21行、300字左右,单字大小约1.5厘米。众所周知,《玉版十三行》是...
这个重字的那一横确实非常灵动。在褚遂良的楷书里,这种灵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通过适当的停顿、提按和转折来实现的,这样的笔画给人一种既自然又生动的感觉。这也是褚遂良楷书的一大特色。 褚遂良的楷书在起笔处,通常会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转折,使得笔画之间的衔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