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和区别 远红外、近红外和中红外都是电磁波的一种,它们的波长分别是大于5.6μm、0.7-5.6μm和2.5-25μm。这三种电磁波在能量、穿透深度、反射性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医学领域,远红外主要用于调节身体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近红外则可促进皮肤细胞代谢、红光治疗等;中红外则有温热疗法、检测食品成分...
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的比较 近红外波段的分辨率较高,但穿透深度较浅,适合用于表面检测;中红外波段的穿透深度较大,但分辨率较低,适合用于体积检测;远红外波段的分辨率和穿透深度都较弱,适合用于温度检测。 四、结论 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是红外光谱的三个重要波段,它们在...
根据波长范围的不同,红外线分为近红外(NIR)、中红外(MIR)和远红外(FIR)三个区域。 其中,中红外波长范围是2.5~50μm,波长在这个区间的红外线辐射被称为MIR,是用于物质分析和识别领域的主要光谱区间; 近红外波长范围为0.75~2.5μm,波长在这个区间的红外线辐射被称为NIR,主要应用于...
在红外技术中,一般将红外辐射分为四个区域。即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和(),这里所说的“远近”是相对于红外辐射在电磁波谱与可见光的距离而言
根据波长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红外光谱分为远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光谱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一、远红外光谱 远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通常为400-10 cm-1,对应的波数为2500-1000 cm-1。远红外光谱是红外光谱中波长最长、能量最低的一种,其能量范围适用于固体、高分子、矿物和金属...
德国LAYERTEC厂家所示探测器分类法的近红外波段范围是0.78-1.4μm,短波红外波长范围是1.4-3μm,中红外波段范围是3-8μm,长波红外波段范围是8-15μm,远红外的波长范围是15-1000μm。 关于红外线最远的区间1000μm这一界限,则是由1800年发现并提出红外线的英国科学家赫歇尔提出的。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
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 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 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 之间。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
解析 不特别注明的话红外指的是中红外区(2500-4000nm,又称指纹区,主要是基频吸收)近红外为780-2500nm(倍频音和结合音吸收),远红外为大于4000nm-1000000nm.频率的值只需将单位换算成cm-1即可. 结果一 题目 红外线是否分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波长是多少?频率是多少? 答案 不特别注明的话红外指的是中红外...
中红外区 3~30微米 远红外区 30~1000微米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 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通称...
红外线确实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波长和应用特性。近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在0.75-1至2.5-3微米之间,它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大约5-10毫米深;相比之下,远红外线,即波长在25-40至1500微米之间的部分,更多被皮肤表层吸收,穿透深度小于2毫米。近红外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