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既无味,也无色,张孝祥眼中的风,究竟是什么颜色?其实,词人并非想要描述风的颜色,而是借风来描绘洞庭湖上水波不兴的平静景色。湖面之上,万里无云,风平浪静,多么富有诗意的场景,或许只有这样的美景,才聊以慰藉刚刚被罢免官职的张孝祥的心情。“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之下...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原文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
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先祖曾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再迁明州(今宁波),为唐代诗人张籍的后代。张孝祥生于明州...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一首代表作,其原文如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
在词的上片,张孝祥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的洞庭秋色图画,为词的下片自白胸臆蓄足了情势。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因听信谗言,张孝祥被罢职,他从桂林北归,途中过洞庭湖。时近中秋,由于无风,洞庭湖和青草湖也就无浪,成为波澜不兴的“玉鉴”和“琼田”。青草湖在古时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
【题目】5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助记]描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
张孝祥的风格很像苏轼,他自己也十分推崇苏轼。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体现了其豪放爽朗的词风。【故实】张于湖尝舟过洞庭,月照龙堆,金沙荡射,公得意命酒,唱歌所作词,呼群吏而酌之曰:“亦人子也。”其坦率皆类此。尝墓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门人以“过东坡”...
[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译文]洞庭青草,临近中秋。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by:老裴背古文 2271 望洞庭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4709 洞庭缘 by:蔡蔡_fy 1.9万 念奴娇|精品多播|江湖与朝堂的较量 by:红颜悦尔 813 念奴娇·春情 by:华语音乐 172 武汉-洞庭街 by:恋景旅行APP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
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开篇3句“”表现了洞庭湖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作者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自己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3.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3句是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