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是成语。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兵书《六韬·龙韬·军势》,原文是“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其中,“疾雷不及掩耳”被用来形容战争行动的迅猛和突然,后来逐渐演化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即...
是,成语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成语释义 比喻动作和事件来得突然,连捂耳朵都来不及。 出处 《六韬·龙韬·军势》:“是以迅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相关知识点 · 《六韬》:古代兵书,相传为姜子牙所著。 · 军势:军队的态势和力量。 · 智...
是。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比喻动作和事件来得突然,猝不及防,属于是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出自《六韬·龙韬·军势》,所以是成语。
是成语。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的情景。它用于比喻某种动作或事件发生得极其突然,让人来不及做出反应或防备。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强烈的速度和突然性,并暗示着事物变化迅猛、转折迅速等含义。
不可思议的阿富汗(9)——反恐战争,是美国国运的转折点吗? 2021-09-14 17:49:0716:308.6万 所属专辑:剑道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1803256rwlx 9625
百度贴吧 聊兴趣,上贴吧 立即打开 百度贴吧内打开 继续访问 百度贴吧 聊兴趣 上贴吧 打开 chrome浏览器 继续 综合 贴 吧 人 直播 正在加载...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确实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以其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用以形容某种动作或事件发生的速度极快,迅猛异常,以至于人们来不及做出反应或防备。成语作为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迅雷不及掩耳 拼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简拼xlbe 近义词出其不意 反义词蜗行牛步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
迅雷不及掩耳:指雷声响亮,来不及掩住耳朵。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快。 “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将这两个成语组合在一起,更加强调了事情发生的迅速性,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虽然“掩耳不及迅雷之势”不是成语,但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并且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它...
掩耳不及迅雷之势是成语。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事物发生得非常迅速,以至于来不及做出反应。它强调了速度和突然性,常常用来形容某些突发事件或快速变化的情况。 要详细讲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成语的来源:成语往往来源于古代的诗词、典故或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探讨这个成语的出处,了解它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