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行 [唐]杨凭① 九原②临得水,双足是重城③。 独许为儒老④,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⑤晴。 圣主嗤炎汉⑥,无心自勒兵⑦。 【注释】①杨凭: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状元及第,负有盛名,曾任兵部郎中。②九原:地名,秦朝时设立的一个郡县,属北部边塞区域。③重城:指将士们守卫域池,这里难以攻克。④...
边塞行朗读 出自唐代:杨凭的诗词 拼 原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杨凭的简介 杨凭,唐代人,生卒年均不祥,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善诗文,与弟凝、凌并有重名。大历中,俱登第。时称“三杨”。后入拜京兆尹,为御史中丞李夷...
边塞行(陕西)文旅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28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C座26层2611-11号,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文化场馆管理服务;软件开发;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文具用品批发;文具...
可勉者行,可信者言。 可委者命,可托者天。 前行路难冯公岭作 李洪【 宋代 】 君不见冯公之岭摩苍天,危梁峻坂相属联。 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视悬石势欲颠。 下有飞泉泻鸣瀑,舂撞嵓窦汇山麓。 飞流溅沫冰雪寒,萝茑荒林猿狖伏。 傍穿鸟道人踪绝,怪石虎踞苍崖裂。
《边塞行》是唐代诗人杨凭创作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时期的边疆战争和民族关系有关。在唐朝,边疆经常发生战争,国家需要派遣大军镇守边疆,保卫国土。同时,唐朝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这样的社会背景为杨凭创作《边塞行》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在《边塞行》中,杨凭通过描绘边疆战争的残酷...
边塞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06月09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九路海博广场C座26层2611-01号,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网络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械设备租赁;...
《边塞行》是唐代诗人杨凭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汉家旌帜在天涯, 战鼓连天欲夜霞。 谁道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阅读理解问题可能包括: - 诗中描述了哪些景物? - 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感情是什么? - 诗中有哪些意象表现了...
《边塞行》 作者:杨凭 朝代:唐代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 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 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古诗“《边塞行》”拼音对照 biān sài xíng 边塞行 jiǔ yuán lín dé shuǐ, shuāng zú shì zhòng chéng.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 dú xǔ wèi ...
边塞行,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边塞行 杨凭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分类标签: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