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伤辨惑论简介 《内外伤辨惑论》,李杲撰,三卷,1232年成书,1247年刊订。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唯一一部著作。该书卷上为辨证,详论阴证、阳证、脉象、寒热、外感八风之邪,手心手背,口鼻,筋骨四肢,头痛,气少气盛,不恶食,不渴,劳役受病,辨证与中热等诸证候内伤与外感之别;卷中为饮食劳伤、...
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及译文 内伤外伤辨惑论 论:内伤与外伤,皆为身体受损的情况,但二者有所不同。内伤指的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系统遭受损伤,比如内脏器官的损伤。外伤则是指身体表面遭受的创伤,比如皮肤擦伤或骨折等。辨:辨别内伤与外伤是非常重要的。内伤通常隐匿,不易察觉,而外伤则在外表上很容易看到。内伤...
李涵虚著《圆峤内篇》中有一篇特别推崇的文章《辨惑论》,他在文末点出:“阅丹经甚多,惟此无半点虚语,故刻《十三经》之后,为达者共赏。” 《辨惑论》采取问答的形式,记录了白玉蟾在炼习内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陈泥丸的解答,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下面就是其中重要的问答段落。 首先白玉蟾问,我认为自己福薄缘...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辄以平生已试之效,着《内外伤辨惑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后人横夭耳!僭易之罪,将何所逃乎? 卷上 辨脉 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辨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
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敢于直面现实,抨击时弊,为民请命,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总之,清代民间刻本《辨惑论》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的学术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也传递了李东垣先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全书160页,字字珠玑,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研究。
《内外伤辨惑论》书中主要讨论内伤和外感两大病类的病因、病状、脉象、治法等问题。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辨寒热、辨外感八风之邪、辨手心手背、辨口鼻、辨气少气盛、辨头痛、辨筋骨四肢、辨外伤不恶食、辨渴与不渴、辨劳役受病颇相似,共十三论;卷中为饮食劳倦、...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饮食劳倦论 古之至人,穷于阴阳之化,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荣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
〈辨惑论〉,南宋道士白玉蟾著《指玄篇》的一个部分,内容主要记录白玉蟾与其师陈楠关于修仙问题的讨论。据《辨惑论》言,白玉蟾曾随业师陈泥丸(陈楠)学习九年,某天向老师请教人究竟是否可以成仙。陈泥丸说:「人人皆可,况于汝乎!」白玉蟾随即问:「修仙有几门,炼丹有几法?」陈泥丸告诉他说...
简介 金元大家李东垣最大成就在于创立了“内伤学说”,阐释内伤学说的代表性著作是《内外伤辨惑论》。《内外伤辨惑论》也是李东垣生前唯一成书且有自序的一本著...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秋风2018-06-22 16:34:00 门诊之间隙看的。重读一遍内外伤辨惑论,结合临床,对风药的认识又深了一层,高老师的解读新意...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目前对该学说的认识和应用尚存在着一些疑惑。本文针对有关问题,从气质与体质、异常体质与疾病及从体质形成过程中澄清某些模糊认识、辨体施治与辨证施治如何有机结合和体质九分法为何未列 “血虚质”等五个方面进行辨惑释疑,旨在推...